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想谈一谈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可能都听说过,字面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不要认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句话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它是由一位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的讲出来的,而且是他临终前对子女的最后教诲和期望,这个就是刘备,所以大家都记住了这句话。其实,这句话讲得就是做人的道理。刘备在去世前给他的儿子刘禅(也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的遗诏中,用这句话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死时对儿子刘禅的期望是多么的殷
切。但是,刘禅做到了没有呢?显然没有,否则历史上怎么会有扶不起的阿斗呢? 为什么刘禅没有做到刘备的嘱托呢?史书上分析了很多原因,我认为史学家们分析的原因都对,但是,却遗漏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那就是刘备的这句话讲晚了。我觉得,如果刘备不是在死前作为遗嘱讲这番话,而是在刘禅少年成长的时候就不断地用这些道理去教育他、鞭策他,也许历史就会改写!
当然,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能枉自去推测历史。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了解,从古至今,所有的圣贤、长辈,包括帝王,在教育子女时都崇尚扬善弃恶,而扬善弃恶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建立健全的人格。善和恶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是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决定一个人人格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哲学都出现过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论战,但是,在现实的人类社会生活中,人性本善始终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准则,所以,不论哪个年代,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要求他们善良、诚实,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实际上,诚实善良的品质就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都知道,教育子女要从小开始,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思想和心
理都处于发展期,这个时候教给他们正确的理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形成健全的、稳定的人格,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用。而如果象刘备那样,刘禅已经成家娶媳妇以后再讲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话,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晚了。《三字经》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子女良好品质的意义和作用。
“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孟子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寒,所以只能住在一个城外的破房子里头,这个破房子正好在墓地旁。由于经常有人出殡,办丧事,小孟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受到了熏染。所以,小孟子从小就学人家哭丧。他没事就哭,学各种各样的丧仪,这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孟母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怎么办呢?竭尽所能搬家。搬到哪里呢?搬到市集上,搬到商业街的附近。而隔壁恰好是个肉铺,天天要杀猪卖肉,天天要剁肉。小孟子没事干,又学着肉铺伙计天天也在那里剁肉,然后学人家讨价还价,变成了一个卖肉的小孟子。孟母当然更着急了。更何况,当时人们还是看不起商人的。孟母咬咬牙,再搬家。这对于一个生活很贫寒的家庭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孟母这一次搬到一所学校的附近,弦歌不绝,书声朗朗。孟子受到了学校的熏染,从此开始学打躬、作揖,因为这是师生之间的规矩。又凭耳朵听,在那儿学着背书,言行也变得彬彬有礼,从此他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在成
长的时候,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即作为一个老师,也做为一个孩子的家长,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讲这个问题,一是讲一讲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健全的人格;二是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为什么现在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三是就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方法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讲的是“什么是人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格”词条标出了三种意义:一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三是指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中文“人格”是在与以上三种意义相对应的心理人格、道德人格、法律人格等多重意义上使用这一词组的,它包括以性格、气质、能力为特征的“心理人格”、与个人的气节操守、道德品质、人格情操相关的“道德人格”和与法律主体不可分离的“法律人格”。我这么讲,很多家长都会有些糊涂,讲起来似乎太绕口,理论也很复杂。其实不然,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丰子凯先生曾对人格做过形象而通俗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完满健全的人格。丰子恺先生的话讲的太好了,完满的人格就是真、善、美。如果我们
每一个人的孩子都具备了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具备了完善的人格,你说我们这些家长高兴不高兴,我们还有必要为孩子的未来而操心吗?
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实际上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人格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孩子们良好人格的教育活动。人格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先天素质只是为人格形成提供了一般可能性,真正的莫以善小而不为人格形成更依赖于社会教育和实践,也就是说更依赖于人格教育的教化作用。很多家长都知道,有的孩子天生就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最终的结果却终身碌碌无为,或者沦为社会的败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在他们童年的时候缺乏正确的人格教育。所以,小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健全、健康的人格,这主要包括价值观、人性、基本人际态度、情感、承受挫折能力、民族文化意识等,具体则表现为需要孩子们在成年之前学会以下七个方面品质:
1.学会感激:感激,是每一个弱小的个体生命由于他人关爱而自然的萌发的最早的情感体现,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自觉地不断地巩固扩大。每个孩子在年幼时候对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等,都会发自内心的感激,但是随着独立和自我意识的形
成,这种感激之心会逐渐淡化,只有在小学阶段通过不断的教化,使这种感激之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才能使他们成年之后,始终保持一种温良而平和的秉性。
2.学会同情:人是讲感情的自然的人、体的人、社会的人,正因为有了情感,社会、自然,我们全部的生存环境才因此而让人留恋。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学会同情,那么今后他将会冷漠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甚至面对亲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得事情。
3.学会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别人的贬损永远无助于自身成长。所以,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一生都将会陷入孤独。
4.学会坚强:人生总有不如意,总有坎坷、困难,面对挫折,坚韧才能强大。好比长跑,最难受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挺过去就有坦途顺境。但是,坚强这种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孩子都不具备,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面对困境的时候,坚强起来,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5.学会节制:人的物质欲望一旦任由膨胀是无法满足的,人的各种活动一旦任同泛滥只能适得其反,包括嬉戏游乐都必须有节制,你得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负责任。
这一点可以说是我们家长最不重视的,由于对子女的溺爱,很多家长都放任孩子的欲望,甚至鼓励他们的欲望。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不但帮不了孩子,而且还害了他们。
6.学会大度:宽厚善让的人最受欢迎,幽默乐观的人最受喜爱,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鼠肚鸡肠,心胸狭隘,那么长大以后也只会自寻烦恼,做什么事成功率、满足感都会很差。
7.学会审美:注意外表美、服饰美是无可厚非的,但更重要的是气质美、风度美、品格美,要明白美是有层次、有品位的。小孩从懂事开始就懂得爱美,但是,美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这些老师、家长不在孩子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那么长大以后,这些孩子只会成为爱慕虚荣的人,最终一事无成。
事实上,很多家长在培养子女的时候,都会遇到上面所说的七个方面的问题,有些家长知道如何去做,而有些家长则不知道,我在讲第三部分的时候,会用一些具体的实例告诉家长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们出现的这些问题。下面,我讲一讲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迫切地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