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匡衡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以将军之幕府,海内莫不仰望,而所举不过私门宾客。夫富贵在身而世人不誉,是有狐皮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之。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
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向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由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传不云乎?‘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其察焉。”因赐上尊酒、养牛。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
(选自《汉书·匡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B.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C.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D.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权势不以时/白奏行罚/附下罔上/无大臣辅之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是晋升或调动官职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特殊称谓,如文中“领尚书事”的“领”是兼任官职的意思,“视事”是任职的意思。
B.建昭是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的文体还有表,如李密的《陈情表》。
D.古代关于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名称,名称是根据死者的身份而确定的,皇上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王尊弹劾匡衡,但成帝对匡衡很信任,用言语安慰他,并赏赐他财物。
B.文帝曾询问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的关系,匡衡上疏,皇上看了很高兴,就晋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后来还又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之职。
C.匡衡的儿子们犯了罪,匡衡脱下官帽,光着脚,等待皇帝降罪,皇上免了他的罪,但有关部门又以其他的罪名弹劾他,匡衡最终还是被免除了惩罚。
D.早年,匡衡在平原郡文学才能突出,得到长安县令杨兴的推荐,乐陵侯史高认同杨兴的看法,征召匡衡做议曹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将军以亲戚辅政,贵重于天下无二,然众庶论议,令闻休誉,不专在将军者,何也?
(2) 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
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而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歙然归仁,与参事议,观其所
有,贡之朝廷,必为国器。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与御史大夫甄谭共奏显,迫条其旧恶,并及党与。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反奏,“衡等不以时白奏行罚,无大臣辅政之义,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报曰:“君以道德修明,位在三公,朕嘉与君同心合意。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是彰朕之未烛也。”衡起视事。上以新即位,褒优大臣,然下多是王尊者。衡不自安,每有水旱,风雨不时,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选自《汉书·匡衡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B.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C.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D.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古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唐初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
B.《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也是指《诗经》。
C.辟,任职授官的意思,类似的古代词汇还有:任、授、除、拜、封、赠、征等,其中“赠”常用于追封已故者。
D.“建昭三年”是古代年号纪年法。古人还有其它纪年法,例如“壬戌之秋”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烛光刻苦学习,饱读诗书。他擅长研究《诗经》,能解人疑惑,因而很受人敬佩。
B.匡衡因才华出众而被长安令杨兴举荐到乐陵侯史高麾下任职,后又因史高的举荐而一度被刚即位的汉元帝任命为乐安侯。
C.匡衡在上疏中回答了汉元帝关于地震等灾变与政治得失关系的问题,因而受到了皇帝的器重,职务逐步升迁。
D.成帝时,匡衡与甄谭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王尊则弹劾他二人,指责他俩不陈述自己不忠之罪,反倒张扬先帝的过错。
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9.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请结合第一段谈谈匡衡是借助哪些外物条件来刻苦学习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凿壁借光,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衡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令为文学就官京师;后进皆欲从衡平原,衡不宜在远方。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
会宣帝崩,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匡衡以材智有余,经学绝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高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保民者,
‘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故动之而和,绥之而安。”上说其言,迁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由是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
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戒妃匹,曰:“采有德,戒声,近严敬,远技能……《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宜究其意。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桢!”上敬纳其言。顷之,衡复奏正南北郊祭,罢诸淫祀。
初,衡封僮之乐安乡,乡本田堤封三千一百顷,南以闽佰为界。初元①元年,郡图误以闽佰为平陵佰。积十余岁,衡封临淮郡,遂封真平陵佰以为界,多四百顷。成帝时,司隶校尉王骏劾奏:“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节选自《汉书·匡衡传》,有删改)
【注】①初元,汉元帝刘奭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有狐B.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C.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D.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专地盗土以自益/附下罔上/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