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心理疾病及自我方法
心理疾病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不好的“疯病”。心理病患者,也常被认为是“疯子”,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心理疾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心理疾病都是有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因此,在时一定要抓住引起发病的内隐性病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受到效果。目前,心理疾病,一方面鼓励患者自身励精图治,也就是应用心理疗法自我进行;另一方面,尽可能提供适合的医疗帮助,激励心理康复的意愿和潜力。
心理疾病,心理是必须的。通过实践证明,如果患者懂得心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有许多心理障碍可以借助自身力量加以克服,使病情趋向缓解。为此患者应作出不懈的努力,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克服疾病和痛苦,使心情恢复恬静、愉悦。
自我的方法有:
1、 认知疗法
2、 音乐疗法
3、 暗示疗法
4、 笑疗法
5、 彩疗法
6、 运动疗法
7、 气味疗法
8、 系统脱敏疗法
9、 厌恶疗法
10、工作娱乐疗法
下面我把这十种疗法一一做解释,供朋友们参考。
认知疗法
这种疗法取自知与行的关系。一个人表现出的种种行为、思想,指有因果联系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对该事物有些什么认识。一定的知,对应着一定的行为,要改变错误的行为,就要考虑改变错误的认识(知)。
根据知与行的因果关系,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病态行为,是由于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致。因此要先改变病人因此而产生的错误观念和情绪,才能纠正其异常行为。例如,恐惧症,虽然导致恐惧的刺激有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所以引起恐惧则主要是由于人们感知了它,对他有了认识,判断和评价。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绝不会产生恐惧体验与反应。在过程中,病人认知的作用是绝对不因忽视的。假如只靠行为的矫正而不消除认知上的根源,就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疗效是不会巩固和稳定的。因此,重视人们的认知、情感、动机、信念和人格等因素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就成为认知行为的重要依据。
认知,作为心理疾病的一种疗法,应用时必须先划界。即患者自己把摆脱现实而导致适应不良的想法(错误的认识)与真实的客观现实(正确的认识)之间作出区分。也就是“分清是非”。第二部就是要遗弃错误的认识,坚持和执行正确的认识。进行这一步工作,如果意
志薄弱,胆小怕事,舍不得或不敢扔掉错误的东西,那是治不好疾病的。因此,一定要有大无畏精神。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健全成长,大多得益于认知的精确周全。
我国古人对认知疗法早有记载,中医上称为“说理开导法”。《灵枢.师传篇》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呼?”这里“告”、“语”、“导”、“开”四个字就是这种心理疗法的涵义,这四点也是言语开导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败”指健康失败的原因,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病机的分析;“善”,正确的作法为让病人了解祛病愈病、保持心身健康的知识;“便”,指导病人选择适当方便的方法;“苦”开导病人之苦处,使之情志舒畅。如果尽到这几个方面努力,即使无知无识的人,或蛮横无理之人,也不能不听医生的话。
这就是一种心理开导式的心理。它的中心思想是使患者把认识疾病与行动结合起来,调动自己的能动性,积极地防治疾病。这些,对任何患者均应有所启示。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所强调的“只有了解病的本质,才能成功地医好疾病。”这也是说认知在起作用。如果认识到心理疾病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必大惊小怪,则疾病很可能灰溜溜地跑掉。人只有自勉自强,才能踏上健康之路。
认知疗法,普遍应用于各种神经症患者,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如人际关系中的障碍,出现生活事件后的再适应,主要意思与客观现实间的距离,以及其它可能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
音乐疗法
在我国古代就已发现音乐对于人的思想和感情,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札记》中的《乐记》写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音乐的作用可以改善人的思想品德,能深刻地激发人的感情,能移风易俗。《乐记》中还写道:“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 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大意是说:当微弱充满焦虑的音乐流行时候,人民众就会产生忧心忡忡的情感;而当舒畅、和谐、缓慢平易、内容丰富、而又节奏鲜明的音乐流行的时候,人民众便会感到康乐和幸福。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认为,音乐与健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上、感情上以及举止行为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实践证明:音乐能调整精神神经系统机能,陶冶个性,启迪智慧,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解除肌肉
紧张,消除疲劳,激发精神和体力,提高劳动效率。音乐对人体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原因与物理上的共振现象一样,人对于音乐的共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音乐就是通过人体的共振、共鸣、协调、感染、感化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的健康。正因为如此,音乐才作为一种疗法,被用于心理疾病。
不同的音乐可以起到不同的疗效作用。让心理疾病的患者听旋律优美、抑扬感人的古典音乐和交响乐效果最佳,因为这种音乐可以促使患者精神宁静、心情舒畅,增加安全感,同时,也由于古典音乐和交响乐是悦耳的低分贝的音乐,能使听者抵抗心理上的干扰,不急不缓地和心跳速度相适应(正常人的心跳速度,平均每分钟七十至八十次)。如果音乐的速度每分钟超过七十至八十拍,就会使人感到精神紧张;相反地,低于心跳速度,则会使人产生悬念、难受的感觉。
有人试验,西方现在流行的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乐曲,可以使人近于发疯;柴可夫
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增加人们的悲哀、绝望的情绪。这些乐曲,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去听是不合适的。
心理自我
音乐疗法,应根据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异,有所选择,一般地说,要根据病情、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爱好情趣、欣赏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合病症的音乐,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例如:
(1)心理躁狂的患者,宜常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这样可以调整心情,克服急躁的毛病。如听一些古典交响乐曲中的慢板部分效果为好。
(2) 恐惧心理严重的患者,听一些柔和、轻松的乐曲为好。因为一个受到惊吓以后,最需要有恬静、优美的气氛,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3) 心情抑郁的患者,最好听优美的轻音乐,或严肃的古典音乐。它可以使人放松情绪,体会到生活还是平静而美好的,在音乐中使人心灵得到安抚,解除烦恼。
(4) 心理悲观、消极的患者,可以多听宏伟、粗犷和令人振奋的乐曲。由于这类乐曲中充满豪情奔放、无坚不摧的力量,会给患者“软弱”的心灵以鼓舞。从而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认真地考虑和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5) 失眠症患者,要常听节奏徐慢与和声悦耳的音乐。这样的音乐有解除烦躁、思虑、不安
等功能,使人有平静、放松、坦然、安全之感,同时也会给患者创造进入梦香的气氛。
(6) 记忆有障碍的患者,最好常听熟悉的音乐。熟悉的音乐往往是与过去的难忘的生活片断紧密缠绕在一起。想起难忘的生活,就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和音乐;哼起那些歌和音乐,也同样会回忆起难忘的生活,这对恢复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7)高血压患者,最适合听抒情音乐。因为高血压患者需要的是平静,最忌讳的是那些有可能使他们听后产生激动的音乐。实践证明:有的患者,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效果是很显著。
在这里音乐作为的手段,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中,使患者心理上产生自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的目的。
(未完待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