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家教 274
经  验  交  流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对联是这精神宝库里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对联可以让孩子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提高其语文能力,增加其文化底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对联的积极性就成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课堂实践的摸索,课后的总结和思考,我认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在生活中的距离,从而消除学生对对联这一陌生的学习领域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歌曲、音乐等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孩子天生就喜欢哼唱歌谣,流行音乐也是他们的最爱,而对联朗读起来本身就很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给不同内容、情感的对联配上乐曲。有的同学到了表达相似情感的歌曲,利用现成的曲调演唱;有的同学到了一段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还有的同学进行即兴创造,并且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原来遥远的对
联在学生心里被拉近了,学习对联的兴趣也明显提高了。
二、与书法、绘画相配合,引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有的对联用文字展示了优美的画面,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我就让学生用画笔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画下来。我们班里有几个学习书法的孩子,其他同学都很羡慕他们的一笔好字。我通过多媒体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许多幅名家书法写成的对联,鲜艳的大红条幅,姿态万千的墨迹,精美的背景图案,造成了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在孩子们充满惊奇、赞叹的目光中,我又及时地展示了班里几位学过书法的同学写好的对联,并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作品。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节课掀起了全班同学学对联,写
对联的热情,后来的几天,许多孩子拿来了用毛笔字或硬笔书法写的对联作品让我看,有的孩子还别出心裁,在硬笔书法作
品中配上了图画。在他们兴奋、自豪的眼神里,在他们稚嫩、认真的笔迹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学习的极大热情。
三、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对故事性强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在对联教学中,我就尽量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对联的起源时,我先从孟昶这个亡国皇帝一联成谶的故事导入;在讲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特点时,我又补充了用无情对讽刺袁世凯卖国行为的故事。这样,学生不再把学习对联视为畏途,反而觉得中国古文化有取之不尽的精华,是可以丰富自己的养料。
四、结合生活节令,社会行业等引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在众多的对联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节令、物候的名联,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前,我就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有关对联,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给大家,让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传统文化的精华一同驻进孩子们的心灵。
在学习对联分类中的行业联时,我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搜集各种行业的对联,通过组织看对联猜职业,根据职业写简单的对子等活动,使对联从遥远的古代走到了学生的身边。使学生感受到对联文化不是古董和过去式,在现代生活中它也同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730000
甘肃
兰州市城
关区平凉路
小学 申秀
艳培养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园丁是什么?是培养和培育自然植物的工作人员。为它们施肥、浇水,修剪、除害,防护、培育,使它们成为一个社会所需的、美观的有用之才。他们面对的自然界的植物。
教师是什么?是把人培养和培养成社会所需要栋梁之才的工作人员。为了培育人才,他们辛勤耕耘,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园丁在发现植物出现虫害或枝杈歪斜时可使用打虫剂或剪子、锯子把病枝去除,把歪斜枝杈锯掉。当教师在发现他的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毛病时,就需要动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来促使学生改正他们所犯错误和毛病。
教育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说服,教育,督促,表扬,鼓励,批评,惩戒,惩罚等等。
关于学习的对联教育的惩罚是指在学校中,针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不包括体罚),以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这类惩罚的具体方式由轻到重依次为:口头批评、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体罚(含变相体罚)不在教育的惩罚之列。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惩罚,应当对惩罚与体罚加以区别。所谓惩罚就是严厉的处罚。处罚是指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体罚则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的教育方法。提到惩罚就想到体罚是对惩罚理解的泛化。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人身的伤害和精神的折磨,而惩罚是一种教育,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体罚是对学生实施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道德,是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不良的行为是需要相应的强化的。前者需要正强化,即肯定、表扬、奖励等;后者需要负强化,即否定、批评、惩戒等。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惩戒的目的除了制止某种不当行为的消极目的外,还带有使受惩罚者知错改正的积极目的。
没有惩罚的教育必然会导致人格的异化。于是:学校因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触及个别学生受到家长责难,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因履行正常的教育工作被学生殴打、辱骂甚至被迫“下课”。令人遗憾的是,面对某些学生或家长侵犯老师人格甚至生命尊严的事件,面对
有些学生偏离健康人格、违背社会公德、违犯法律的案件,总有不少人愿站在一边倒的舆论旁,激愤地指责学校,气愤地声讨教师,却很少有人认识到“师道尊严”不可取,“生道尊严”更是贻害学生终身的温床!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诉说了当前教师的无奈和焦虑:“由于片面强调赏识、尊重、以人为本的教育,导致了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形成一种畸形的保护,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现在根本就不敢管。”她认为,作为教育的艺术,教育惩戒更是一种博大的爱。
邵喜珍代表说出了广大教师的心里话。长期以来,体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这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是教育的职责。但可悲的是,我们又走
上了另一个极端,在一些学校,正
当的惩戒也成了
“高压线”,因
而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
我们不能用
纯粹的“赏识教育”的外表来掩盖我们教育出来
的学生的空虚和
不健全:人格上,
他们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心理上,他
们同样只能承受
表扬而不能容忍批评;行动上,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赞誉,怒对别人的批评。孟
夫子曾发出“教亦多术也”的感慨,说明古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就像我们的学生在政治课上学到的“自由”和“纪律”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样,不能只有“自由”而没有“纪律”。所以说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中的两个不同的面,我们不能只有惩戒而没有赏识,也不能只有赏识而没有惩戒。我不能赞成那种没有必要的惩戒的纯粹的赏识教育,我以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必要的时候应当辅以适当的惩戒。
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我们的社会不需要只听赞美,而不能听进批评意见的人;我们社会不需要不能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只能在顺境中生存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能够也有能力面对现实
谈教育惩罚和惩戒
134007
二道江
区五
道江中
心校 吉林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