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学者先要会疑
导读:本文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学者先要会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名人关于学习的名言
  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4、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5、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7、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孙中山
  8、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9、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1、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12、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1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4、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15、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6、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17、学无止境。——荀子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汤斌
  20、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21、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22、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普良尼施尼柯夫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25、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26、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27、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巴甫洛夫
  28、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29、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
  30、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31、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邓拓
  32、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陆佃
  3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34、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35、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36、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8、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3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40、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4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43、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
  44、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朱熹
  45、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46、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47、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8、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49、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50、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51、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萧伯纳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3、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5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5、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56、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培根
  57、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谚语
  58、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0、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贝弗里奇
  61、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62、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63、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
  64、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洛克
  65、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66、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67、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6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70、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71、活到老学到老。——谚语
  7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7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74、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7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7、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78、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7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80、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蒙田
  8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8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83、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84、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8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86、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87、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88、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89、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90、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91、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9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93、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94、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9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97、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98、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9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02、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10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04、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105、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10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7、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108、非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篇二:关于学习的格言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王安石)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1、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22、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2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2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2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2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29、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35、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36、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7、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3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3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4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4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4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6、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关于学习的对联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4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5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王勃)
  5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5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6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2、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不须多。(王安石)
  6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65、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6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6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篇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
  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9、假设始终先于知识。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8、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19、百学须先立志。
  20、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21、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2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4、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2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0、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3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