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戏曲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语言。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诗歌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关关雎鸠”到“大江东去”,从“春江花朝秋月夜”到“碧云天、黄叶地”,无不溢动着浓浓的古典美的气息。下面分享一些赞美中国戏曲的好句好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近千年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它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有唱、念、做、打的手法;它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于一炉;它以写意为风格,集中了语言、诗歌、雕塑、武术、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等众多艺术形式。
3.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
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4.京剧的角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京剧的题材主要以历史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故事大多取自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折子戏和台戏。全国各地有不少戏迷,他们喜闻乐见,沉迷于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观众带入了艺术殿堂。
5.如今,乡村民间还保留着听戏的娱乐节目,那多是在秋后或喜庆的时候,在野地里搭个露天台,痱子粉泡花油一抹,换张与平时不同的脸孔,便扯开了韵味十足的腔。艰涩的曲词不会吓倒爱好的人:白发的老人坐在板凳上,眯着眼听得泪汪汪;光屁股的孩子望着上头艳丽的绣花袍,直看得晕了眼;五大三粗的汉子站在人堆里,叫好不绝;轻声细语的姑娘想着戏里的主角,痴痴地入了迷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俗曲俚语,顽强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6.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
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7.“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8.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囊括了诗词、歌赋、百戏(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美术汇百川而成江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戏曲程式源于自然界,多少代的先辈艺人、大师悉心观摩体验生活习性、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构成了戏曲表演程式。从而使人到物,更形象、更典型、更夸张、更美好。中国古代戏曲与西方戏剧一样,都注意戏剧中冲突的展开,但中国古代 戏曲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动作的冲突,而是以内心冲突的抒情为重点,侧重于人物灵魂深处的徘徊。凡感情充沛处就用歌唱,即使在双方的对白中,也常 插
入抒发内心的独白,因此具有较强的抒情性。西方戏剧则更多地表现人物 面对面的冲突,具有较强的动作性。此外,中国是一个抒情诗发达的国家,中国古代戏曲就是从诗歌发展变化而来,因此它本身就包含着较强的抒情 性。这种抒情性不是作为某一种抒情成分,而是 “渗透于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性格的刻画、语言的锤炼,以及演员表演、唱腔伴奏、舞台美术等 戏曲的一切构成因素、构成部分之中的。”抒情性是中国古代戏曲一种独有的美学特征。
9.戏曲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语言。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里,诗歌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关关雎鸠”到“大江东去”,从“春江花朝秋月夜”到“碧云天、黄叶地”,无不溢动着浓浓的古典美的气息。戏曲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中唐,发展于宋金,成熟于元代。这几个时期都有各自典型的、成熟的文学形式,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戏曲的巧妙或是聪明之处就在于它吸收了这些主流艺术形式,使人们乐意去接受它。而到了它自己的鼎盛时期―元代,戏曲的唱词也已发展成为当时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元曲,在现今仍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如马自远的《秋思》小令,“小桥、流水、人家”,短短六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的水乡画卷;而“古道、西风、瘦马”则又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描写断肠人。试想在琴瑟悠扬的和音里,绛唇皓齿用美丽的颤音唱出阳关三叠,定是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吧。
10.戏曲的又一魅力之处,在于它的内容。它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编排成戏,讲述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它选定一则故事,分配好脚,在舞台上重现当时的情节,将传说加以形象化。如有名的“霸王别姬”,虽只是几个人在台上来回的走,却能让观众体会到四面楚歌的紧张气氛;待到后来霸王高歌“力拔山兮”,人们又深深的感受到英雄末路的悲哀,戏曲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左右了人们的悲喜,带给人们欢笑与泪水。这似乎有点像小儿玩的游戏,伙伴们聚在一起,说好了谁扮作谁,然后上演自己才懂的情节。只不过这里的表演者经过了专门的训练,有精心编排的场景和精心准备的台词。从这一点看,原来人们都希望体验不同的角,都还保留着一份童心。是戏曲,将它们一次又一次的勾起。
11.戏曲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视觉效果。正如前文所说,戏曲糅合了雕塑、绘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它所要表现的内容情节的需要,也带给人们它独有的美的享受。戏曲是写意的,因为它需要在小小的舞台上再现不同的场景,展现或恢弘、或清幽的意境。这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在一方宣纸上,用寥寥的几笔勾勒出山水,刻画出鸟兽;用浓的、淡的、浅的、深的墨去表现大千世界里的种种彩。在戏曲的舞台上,有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有着戎装的木兰,挽长袖的貂禅;有雍容的贵妃、灵巧的红娘;有落拓书生的油纸伞、富贵人家的大排场;有白娘子的万丈红尘,有法海和尚的不二法门。
视觉始终是最直接的感官,带给人们最强烈冲击。而戏曲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遗余力。
12.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13.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150年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戏曲的优点和特点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也称“皮黄”,是因为它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演员们把它演绎得活灵活现、气势宏美,使它成为了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赞美家乡的诗歌
14.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戏曲的三大艺术特:(一)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二)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三)程序性 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
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15.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16.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囊括了诗词、歌赋、百戏(杂技)、武术、舞蹈、音乐、美术汇百川而成江河,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戏曲程式源于自然界,多少代的先辈艺人、大师悉心观摩体验生活习性、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构成了戏曲表演程式。从而使人到物,更形象、更典型、更夸张、更美好。
17.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而中国古代戏曲则是所有戏剧样式 (如话剧、芭 蕾、歌剧等)中综
合度最高的艺术,与西方戏剧相比,它对各方面的综合,更是几乎达到了 “无体不备”“无所不包”的程度。但它这种高度的综合性 还没有被充分认识,有人或认为戏曲的综合仅指表演艺术 (如唱、念、做、 打)而言,忽视了剧本的创造也是综合;或认为综合仅指戏曲的外在表现形式,忽视了戏曲所表现的内容也是综合;或认为综合仅指艺术体裁,忽视了 文学体裁的综合。中国古代戏曲的高度综合性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 的。中国戏曲虽然出现很晚,但武打、角抵、木儡、滑稽表演等都早就有了;唐宋时出现的大量诗词、小说、说唱等,更是被戏曲很快地吸收融化,因此 中国古代戏曲具有特殊的魅力。
18.我爱秦腔我爱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声如吼,让人振奋。我是陕西人,从小就爱听秦腔戏,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我姥姥是个秦腔迷,她经常放着碟跟着电视里的人唱,还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带我去看戏。受姥姥的影响,我看了秦腔《三滴血》,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这出戏讲了一个叫晋信书的县令,根据书上的传说故事滴血认亲来断案,让父子分离、弟失散。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只信书本知识的糊涂官。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我最喜欢看《铡美案》,里面的包拯是个大花脸,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陈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龙附凤,抛弃妻子,忘恩负
义的男人的代名词。现在,我生活在兰州,在黄河之滨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戏。从那里路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看。他们有的唱腔悠扬,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装还是戏服,都一样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让人看着不想离开。虽然我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也喜欢流行的热歌劲舞,但我更喜欢秦腔,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因为他用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