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荒漠化的防治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其课程标准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这要求学生通过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措施,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从而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节课涉及有关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等核心知识,涉及众多地理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要求较高。基于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依托于“库布齐沙漠地区荒漠化防治”主题式情境,设计了本课基于情境学习新知、运用新知探究情境的教学思路
【教材内容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分析库布齐沙漠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区域综合的观点分析库布齐沙漠化的成因、危害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人地协调观:基于库布齐沙漠荒漠化的直观感知,学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生态脆弱区,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研学旅行,提出研究性报告。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能形成关于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重、难点突破方法】 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展示图片的方式,加强其感性认识,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形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突出案例教学,实行研究具体个案,形成地理思维,再到具体案例的方式,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本章节必修三第二章,是高二阶段学习的内容,新高考实行后,学生进行了选科走班后进行的一部分内容,因学生自己选择的地理学科,因此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在下图中圈出一个生态脆弱区,并说出依据。
新课学习,进入主课,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视频《诗经》所载历史时期关于库布齐沙漠地区水草丰茂的描述并呈现图片。
提问:如上所示水草丰茂,绿茵冉冉之处名为库布齐沙漠是否“名不副实”?
基于问题,引入“库布齐沙漠荒漠化防治”主题情境, 呈现库布齐沙漠实景图。
【过渡】有着“地球癌症”之称的荒漠化,是现今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则面临着分布广、面积大的荒漠化问题。我国的西北地区则是荒漠化最为突出的地区。本课我们以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地区为例,学习荒漠化的防治。呈现库布齐沙漠位置、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一、问题情景一
【学生活动】播放库布齐沙漠沙害纪录片并呈现阅读材料,设计以下问题,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
1.根据地带性分异规律,说出库布齐地区地带性植被(天然植被类型)并归纳库布齐沙漠的生态环境变迁的规律。
2. 简述沙漠化的危害。
3. 试指出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
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时给与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区域学习的方法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间交流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评述学生的回答与分析,结合学生描述,讲解荒漠化概念,从时空发展角度强调其动态性。并从自然因素与人为角度归纳荒漠化成因。强调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重大影响。
二、问题情景二
面对如此危害,我们需要寻求防治之策,结合所学知识,走进库布齐,播放视频,对比今天的库布齐发生的变化,你能提出什么好的防治措施吗?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运用地理语言积极表达观点)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库布齐沙漠纪实材料,根据视频,各小组开展合作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 如果你是决策者,欲将“库布齐模式”推广到海外,选择你要去的地方,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教师精讲点拨】:评述学生的回答与分析,结合学生描述,对各小组的回答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
库布齐沙漠地区由曾水草丰茂后黄沙迢迢。这样巨大的“面貌变迁”为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正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库布齐治沙人不懈努力,秉承着人进沙退的“库布齐精神”,在沙海中铺陈了一幅绿富同兴的美丽画卷,树立了全球治沙典范。结合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经验,将其中国成功的经验推广到世界各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治理全球环境问题。
【我的收获】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
学完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思路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课堂评价】
【2015年山东】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 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高一地理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
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即时练习,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本节课学的主要内容和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案例迁移运用】
下列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破坏)了哪个(些)方面?
1、绿洲荒漠化 2、盐碱化 3、 石漠化 4、水土流失
注:①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②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且环境破坏严重的石灰岩地貌地区。
【拓展延伸---课后设计】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思路和方法,选择某一生态脆弱区,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其环境与发展问题,并提出合理治理建议,说说你如何展开工作。
【课后作业】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程内容上,很好的启发学生思维,形成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和主线,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地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设计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竞争意识。
学情分析
本章节必修三第二章,是高二阶段学习的内容,新高考实行后,学生进行了选科走班后进行的一部分内容,因学生自己选择的地理学科,因此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本节课涉及有关荒漠化的概念及其成因等核心知识,涉及众多地理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要求较高。基于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依托于“库布齐沙漠地区荒漠化防治”主题式情境,设计了本课基于情境学习新知、运用新知探究情境的教学思路
效果分析
新课程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荒漠化的防治,该教学设计突出我国热点地区生态脆弱区的防治,突出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接受能力。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理解、体验,体现了课标理念。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最大限度的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本节课中首先采用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设计的合作探究较多,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全体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最后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地理课堂的认识和兴趣。
课后跟学生实际座谈和交流得知,学生掌握了本节的主要内容,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学生学习主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师生投入情感多,注重教学实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内容。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繁殖的对策和措施。讲课者为使本部分内容更加具体详细,以我国热点地区库布齐沙漠整体治理为案例进行了进一步说明。使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