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朵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兼论抒情的方式和情感的作用
文章是什么?
文章是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材料。先秦时期,文章有“文采”或“文辞”的意思. 到了汉代未年,“文章”一词才明确指称文字著作.
文章的含义又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专指实用文,亦即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而广义的则泛指一切文字作品,既指以上所说的实用文,也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杂文等文学作品
一、写作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写作,是写作主体心灵的倾诉与传达,是以语言为媒介展露内心秘密的过程。从哲学上看,写作是作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劳动;从心理学上看,写作是作者内心能量的升华与外化;从信息学上看,写作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整合,并且通过文章的形式固化下来的信息处理过程。总之,写作是人和生存方式,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特点:1、目的性。从理论上看,一是写作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性意识活动。二是写作是一种社会活动,影响他人的行为。这就讲究功利、效应。
2、创造性。这是写作最重要的特征。如:《我什么意思》
3、综合性。“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叶燮《原诗》)
4、实践性。
二、作者的能力
1、观察能力。定义: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摄取信息,感受刺激,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
2、感受能力。定义:人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刺激相应的心理反映能力。它不仅是主体由外向内的摄取能力,更是内在的心理加工能力。《现代写作学引论》
3、想象能力。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再造想象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创造想象不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全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较之创造想象,它离现实更远,幻想的东西无论怎样清晰,也不能马上付诸实现。
4、思维能力。包括:求同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
求同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是根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中心、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寻求意中之同。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就是对司空见惯的以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从相反的角度加以思考,以求得新颖独到的创见。
发散思维也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就是对一个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索,摆脱经验所造成的心理定式,寻求新的答案。
统摄思维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驾驭其中各个环节关系的思维方式,它表现在以整体的方式去分析思考现实或历史,使作品的容量更大一些。
5、表现能力。定义:是指运用语言文字和某种形式、手法将思维的结果外化为文章、作品的能力。表现能力不仅仅指语言表达能力,还包含着许多内容比如修辞能力,运用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能力,也就是说借助恰当的表现形式,使文章的内容表达更有力、更完美。
三、立意的要求
1、正确——做到主观和客观相一致。
2、集中——是指文章的主旨贯穿全文,不能分散紊乱,漫无拘束。
3、鲜明——很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所谓鲜明是指主体能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情趣。
4、深刻——就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蕴含在事物内部的本质及深刻的思想意义,也就是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东西。
四、选材的原则
1、围绕主旨——依据主旨表现的需要选材,是选材的首要原则。
2、选择典型的材料——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材料。也就是那些最有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材料。
3、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在客观性较强的问题中,要求材料确凿无疑。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中,要求艺术真实。
4、选择新颖的材料——避俗;对旧材料翻新改造。五、语言的积累
一个作家应当有三个仓库——直接生活经验、间接生活经验、语言的积累。
语言的积累:包括内语言和外语言两个方面的积累,而内语言的积累是关键。一些习作者往往只注意积累外语言,而忽视积累内语言,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言问题。
积累内语言,主要是提高理论水平,陶冶美好的情操,增长生活中的各类知识。
外语言积累的核心是词汇积累。没有相当丰富的词汇积累,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是不可能的。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把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角度,把事物间的细微差别,准确逼真地再现出来。
六、语体——是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所形成的不同特点的语言体系。
语体选择: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口头语体的特点:以口头语言为媒介,平易自然,生动活泼。
书面语体的特点:用文字表达而形成的语体,表意清晰、完整,连贯系统,句式规整。书面语体又包括:文艺语体、科技语体、议论语体、事务语体。
1、文艺语体:富有文学彩的作品,长期的、反复的使用某些语言材料,表达方式而形成的。特点是情意性、形象性。
2、科技语体:是用来传递各种科学技术信息的。讲究精确性、严整性、明晰性。
3、议论语体:是一种宣传鼓动的语体,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阐述,影响或动员读者。具有倾向性、逻辑性、鼓动性。
4、事务语体:顾名思义是人们用于处理事务的语言体系。它以务实、应用为目的。特点是平实、明确、精当。讲究客观、庄重、典雅。强调言尽意止。七、散文的本质特征——主观性、真实性、自在性、精美性。
文化散文:是借散文表达对文化历史的沉思,对生活、人生的情怀关注。其突出特点是:厚重的文化底蕴,刚劲的人生感悟。
1、主观性“散文大家”林非认为所有的散文都必须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感情、思想、精神。他批评“形散神不散”之说。
2、真实性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作者应当把自己的情思毫无保留地传达给读者,不应躲躲藏藏加以掩饰。二是反对虚假夸张,不仅仅指作者的情感不能夸张,也指散文的选材基本真实。
3、自在性指对种种限制、禁锢、障碍等突破与超越。
4、精美性指散文有独特的审美规范,讲究一种无技巧的技巧。
什么是文章?和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文学”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早已有之。先秦时代文学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义;至两汉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有文采的、富于艺术性的作品为文或文章,把学术著作叫做学或文学;至魏晋南北朝,才有人在同一种意义上使用文学和文章。即把这两个词都用来表示现代所说的文学,而将学术著作另外称为经学、史学、玄学等。至唐宋,由于强调文以载道,重道轻文,重又忽视文与学的区别。一直到清代,文学一词通常都是作为一切学术的总称来使用的。在中国,文学作为专指语言艺术的美学术语,是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被确定下来、并被广泛使用的。
在西方“文学”一词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学泛指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的思维的一切作品;狭义的文学专指语言艺术。后者是18世纪之后始被确定和流行的。
抒情的含义和方法: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
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方法:直接抒情,寓情于事(因事缘情),寓情于理,寓情于景。
抒情文章抒情的一般要求:
一,流露真情
所谓真情,就是作者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反映作者的深刻认识和强烈感受。
二,注重品位
抒情品位,就是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的层次和格调。
三,激发共鸣
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可以引起读者的回味,思索,联想和感悟,同读者的审美情感达到沟通默契。
议论:所谓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它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议论常常从叙述或说明中生发出来,同时又去深化叙述或说明的内容。文章中升华的地方一般都是议论。
议论的要素:一,论点二,论据三,论证。论点是作者在文章里的观点,也是作者提出的看法和主张。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论据是文章里用来说明观点的材料。对论据的要求是确凿、有力。论证是用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或者说是用正确的理论和具体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论证的要求是周到、严密。
论点:又称论断,是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主张和态度.
议沦可以分为论证性议论和阐述性议论。论证性议论是指议论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或者反驳一种观点。一般情况下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阐述性议论,则不在文中呈现论证观点的过程,而是以自己的观点为依据,阐述应该怎样做,文章里有作者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议论的方法及功能:
立论的方法:1.例证法  2.引证法3喻证法4.因果法5.对比法6.类比法
驳论的方法: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4.归谬法5.反证法
议论的一般要求:一,论点要正确深刻二,论据要确凿有力三,论证要严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