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发表时间:2018-04-25T13:54:47.5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作者:陈天文[导读] 作文是很多人头痛的东西,但如果你用心一定能写好作文。这里给大家讲讲怎样写好作文
陈天文
(陕西省西乡县第四中学,723500)
作文是很多人头痛的东西,但如果你用心一定能写好作文。这里给大家讲讲怎样写好作文。
(一)如何状物抒情
抒情状物类文章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下面从三个方面探讨状物抒情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从而达到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描绘三五幅画面
写景类文章就要向读者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名家名篇中就不难悟出道理来。描绘三五幅画面,就可以尽情地抒写所要写的景,于是写作的思维就打开了。当然,写景还要选择一个角度,或横向并列,
或纵向递进,这就需要考虑其内在联系。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方面去表现,或者互相补充,千万不要漫无目的,如同一盘散沙。朱自清在《春》中就精描细绘了五幅可视可感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就像是放幻灯片一样,分别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明丽可爱,感受到春的神韵。在老舍的眼里,冬天的济南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他绘山景,描水,抓住冬天里的山水的特征,展现了四幅风格迥异的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的卧雪、冬天的一水天。作者寓情于景,再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寄予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挚爱之情。
二、激情飞扬,大胆想象。
真实地记录眼前景物固然重要,但仅仅如实的描绘则会显得呆板,它还需要作者在细腻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使其栩栩如生。名家美文的写景都是浮想联翩,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写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要注重形似,更要注重神似,在写作上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否则,描写就如同干蜡一样索然无味。精用比喻‘善用拟人,文章语言就会生动而活泼,充满情趣,熠熠生辉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写道“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但在老舍的眼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的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个奇特的想象,一个大胆而温馨的比喻,小山如摇篮,济南城如熟睡的婴儿,不但给予了小山生命,而且还赋予了小山无限的柔情。
三、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
写景不要仅局限于所描绘之景,还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景、物和人,这样画面才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朱自清写“春草”,却用了一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借孩子们在草地上游玩、休闲去表现小草的柔嫩可爱。他还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作者借飞虫在花丛中的盛会,从侧面表现了春花的艳丽与香甜。在写“春风”时,作者没有拘泥于春风,而是借用嗅觉、视觉、听觉,写青草、泥土与花的气息,写鸟鸣,写牧童的笛声,这些都是烘托中的经典之笔。
我们写景物,也不妨借用这种写法,拓宽写作内容,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写凌寒独开的梅花,可以借赏花的人、借凋零的世界、借飘飞的雪花,甚至可以用松、竹等来陪衬。当然,用于侧面烘托之物不能抢占了“主角”,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二)如何写好细节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给
人以不真实的感觉。所谓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那么,作文中如何写好细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抒情文章
一.细节在于真实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文学作品当然允许我们根据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虚构细节、设置细节,但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精妙细节往往是那些坐在屋里的创作者永远创造不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善于提炼。例如:有年中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有一篇写家庭故事的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想不通的是,我是她的亲生儿子吗?为什么她老是这样狠狠地打我呢?实在想不通,便慌慌张张地跑去问从不说谎话的奶奶,奶奶晃了晃花白的头,轻轻地说:“小孩子呀,要挨打,才能长大的……”——原来如此!(《妈妈的巴掌》)文章没有任何赘笔饰语,完全是生活细节的直白,却把挨母亲打以后“我”的痛苦心理,奶奶的极富个性的“劝慰”写得生动而传神!这样的细节描写,当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二.细节再现真切
能否描写出典型细节,还需要考生有准确生动的描写能力,即能真切地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看下面两段描写:        1、中年人接过零和购物袋,边走边取出帐单核对,突然发现多了一元钱,随即一愣,停住脚步又核对了一遍,还是不对。正当我以为他会转身时,他却左右看了一下,从从容容地将钱和帐单装衣口袋里,快速地走出了超市……(《心灵的选择》)        2、一位战地摄影师拍下了这样一组画面:决口处,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立于洪水之中,个个表情刚毅,与洪魔比拼,浪头盖过了其中四位战士的军帽,其脸部表情虽模糊不清,而坚毅的目光却似能穿透一切致密的物质,他们用铁一般的意志构筑了一条绿长城,令洪魔望而却步。(《心灵比卡》)
两篇文章两个细节一暗一明一丑一美,都写得生动准确,细腻传神:无论是动作、神态,还是对人物的心理,使文中人物的神态、心理、气质、性格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其实两位作者并无什么“绝招”,只不过把我们平时生活中那些熟视无睹的一个场景一个画面写得“真切”些罢了。许多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常常满足于说个大概式的平铺直叙,这样留给读者的永远是一笔简单模糊的流水帐,怎么可能“出彩”呢?
三.细节关键在“细”
细节描写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要细。细节不细,就使人物成了一个个活动的影子,事件成了一个线
路图,主题也就成了没有血的符号。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把他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的构思之中,凸现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感受母爱》中有这样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我慢慢地把馒头拿起来。忽然我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纹印。以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它是母亲的中指的指印。从纹路上看,它是个“罗”,而不是“箕”。一圈一圈的,里面小,向外渐渐地扩大,如同春日池塘上小鱼喋起的波纹。波纹又渐渐荡漾开去,荡漾开去……啊!我一颗清亮的泪水滴在手中的馒头上了。
印在馒头上的指纹印,这是一般人常常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作者注意到了,而且注意到了是“罗”,而不是“箕”。并且用一个比喻把它细致地描写出来。母亲对我的深深的爱和我对母爱的深切的感受,都在这细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