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会把握写景抒情类散文作品的主
旨和情感
课时 1
学情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训练中,发现学生对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还缺少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散文阅读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但却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在高三第二学期的语文复习中,在综合分析了学生的阅读现状后,我立足于课内教材的复习,把六册教材中的散文按照写作内容进行归类,以教材为依托,根据散文的特点和学生在阅读时的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进行阅读训练,读练结合,课内文章的复习回顾重方法的归纳,迁移到课外的阅读重拓展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强化整体阅读的意识,紧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基本方法,强化整体阅读意识。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会把握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基本方法,提高整体阅读能力。
2、把握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
手段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阅读《一日的春光》和《春声与春深》,梳理文章的行文
思路。
2、概括两文所表达的主旨与情感。
课堂教学
(一)、导
入:归纳教材中的散文类型(PPT1),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学会把握写景抒情类散文作品的主旨和情感。回顾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的散文,根据题材对教材中的散文进行归类:
第一类:写人叙事抒情:《老王》、《跨越百年的美丽》、《合欢树》、《回忆鲁迅先生》、《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第二类:写景状物抒情:《想北平》、《古都的秋》、《晨昏诺日朗》、《荷塘月》
第三类:人生思考哲理:《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草莓》第四类:人文类《邂逅霍金》、《瓦尔登湖》
第五类:文化类《胡同文化》
(二)回顾《荷塘月》中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1、师生互动交流,明确本文的情感线索:
以“颇不宁静——暂得宁静——复回不宁静”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构思全文。
(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
梳理出每段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作者想寻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2、在大家关注到的每段抒情句子中,作者的情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思考:在《荷塘月》中作者情感的基调是宁静还是不宁静?
明确:情感的基调是不宁静,由于不宁静才会想到夜游荷塘,期望看到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作者在静美的荷塘月中,确实享受到了无边的荷香月,但这样的喜悦继而被惆怅笼罩,(我什么也没有,早已无福消受了)
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形成了情感的对立、转化。
3、归纳主旨。(学科教学基本要求P62)
通过夜游荷塘的过程,描绘了荷塘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表达了作者摆脱内心烦躁,获得暂时安宁,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复杂情感。
4、归纳写景抒情类散文的一般特点: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
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
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
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三)讲评学生的作业1、简评《一日的春光》作业情况。
作者是怎样表现情感变化的?请具体分析。
情感的具体变化:
期待(要尽量地吞咽、特别地晚)——失望(才晓得)——自我安慰(冬天来了,春天还能远么?)——顿然欢喜(看见湖上冰软)——不信了……不信了(北风有卷起…忿怒地扑…吹得四散…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欣然、最喜欢(赏海棠)——快乐满足(春在眼前了)——惜春遗憾(只
有一日的春光)
2、反馈交流《春声与春深》主旨概括失分情况,探究失分原因。
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主旨的概括是:只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3分)
A作者由热爱北国的春风,春声,逐渐表达经历人世沧桑,远离故乡的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生活的怀念和追思,也暗含报国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3分
B从春声的无声到春深的朦胧,写出了作者对故乡春的喜欢,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2分
C作者由春声想起家乡春天的美丽写出了对春声的喜爱,又从春深感慨写出了作者对于家乡春天的思念。1分
D初写春声是从表面上写出了春天的美好,从春声逐渐过渡到春深,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更表现出作者对春的喜爱。0分
PPT呈现四个答案,请学生比较分析,选出最佳答案。
简析:春声到春深,是作者行文思路和要表达的思想不断深化的过程。1—7段写春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8—14段写春深,以春深似海为比喻,表达出春有意味深长、包罗万象之意。这里春的意味有:底层老手艺人苦涩的艰难生活;自己少年时期正值战争岁月,想“男儿国是家,长剑走天涯”的报国之情和在艰难岁月里人心中永不泯灭的希望。第14段收束全文。
明确答题的关键:紧扣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结合具体
内容,加以提炼概括。
(2)本文的主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学生再读文本,圈划出显示文章行文思路的词句,并对文章进行分层。
1—7段:写春声(由北国的春风引出江南的春风——抒发思乡之情)
8——14段:写春深(由北国春天的勇引出江南春天的长——抒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长的含义:老手艺人的艰难生活的苦涩;花开的时间长;对少年时代的怀念之情,报国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3、小结:
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把握主旨,必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和层次。
(四)归纳阅读方法1、关注标题,整体阅读。
抒情文章2、关注重要词句。
3、关注行文思路与层次
4、关注写作手法。
(五)总结1、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倾向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
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
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
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
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
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
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
络。
要理清思路。
作业布置必做题:阅读文章《雾》,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
章的主旨和情感。
选做题:阅读《月碎沱江》,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
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作
业
反
馈
教学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