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课堂语段综合新题型汇编,很实用!
一、(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标示语意转折,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A项,标示注释内容。C、D两项,均标示补充说明。
【知识链接】破折号的用法:(1)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2)标示插入语;(3)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4)标示话题的转换或语意转折;(5)标示声音的延长;(6)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7)标示引出对话;(8)标示事项列举分承;(9)用于副标题之前;(10)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此题要求根据“比喻具有相似性”来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比喻,回答时要先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性。画横线句子中,比喻的本体是“(二环路塞车时的)车流”,喻体是“一条黏稠的河”,相似点是路与河的形状相似,车流与水流都是连续不断的。塞车时的车流与黏稠的河水流动都是缓慢的。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从句式角度看,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感受后置,并且将“心满意足”分开来说,起到了强调吃饼感受的作用,强调了一种满足感;而改写句侧重在“一扫而光”上,根据前文的“食欲大振”来看,画波浪线的句子更符合原文的逻辑。从语体风格上看,画波浪线的句子活泼俏皮,更口语化,与所给文段的文风更和谐;而改写句比较普通。此外,以改写句结尾,似乎话未说完;而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文段结尾,语气舒缓,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二、(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中便越发不同了。以颜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
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深、比黑浅的颜,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儿。山顶上的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轻轻地抹上一层各俱全而全是淡美的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的不同, 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轻轻地抹上一层各俱全而全是淡美的道儿”运用比拟的手法。“山脚是镶着各条子的”运用比喻的手法。“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儿”“忽然……忽然……忽然……忽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灰、绿、藕荷等各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破折号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小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目是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两个句子表意基本相同,但由于句式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原文当中的句子是短句,题干当中的句子是长句。短句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比较强。例如“有
的黄,有的灰……”独立成句,且活泼有力。“一层层的”跟后面的“有的黄,有的灰……”节奏感比较强,层次感比较强。短句多用于散文,语段属于文学类文本里的散文,口语化,要符合前后文语体,亲切生动。长句特点用词较多,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说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长句特点是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别致,易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精确的思想。长句多用于公文等实用类文本,相对比较严谨。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要补写的句子①处,注意前后文的句式以及前后文的文意衔接。横线前面的句子“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主语为“那阳光”,再结合后文“这个变动并不激烈”,抓住关键词“变动”“不激烈”,然后选择句式“忽然清凉一会儿”仿写,“清凉”反义词“温暖”,可以确定①处的句子为“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语段②处后文“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从文意上理解指的是“山”,所以
可以明确前句①处中心一定是指“山”,②处前面“因为颜的不同”要和②后面的横线在语义上建立因果联系,由于“颜的不同”导致山的高低明显,所以横线处可填写“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之类的语句。
三、(2020年4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本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月亮已经升了上来。吴家坡在月光中静得如没有村落一样,能清晰地听见村街上走动的脚步声,踢里踏拉,由西往东,渐次地远了。
(节选自阎连科《黑猪毛白猪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