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25
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在基层中小学已经凸显出来。一些有远见的校长,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究,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提高了学校品位,着实尝到了不少甜头。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有不少人仍然谈“研”变。每问其故,则必答:“太难,一线老师做不了。”或曰:“太
忙,没有时间,影响升学率谁负责?”其实,这是对教育科研的误解。1教育科研是一线教师人人会做的事情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其功能在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促进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中,“科学的理论”主要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作为一线教师,读师范或进修时就已学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本身就是对工作的基本要求;至于“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更不在话下,谁不是天天与“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打交道呢?只有“方法”这一要素才可以说“难”,但绝非“太难”。作为一线教师,他们的研究不必像专家那样“创新”或“填补空白”,而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研究方法也不必要那么“无懈可击”,可以以观察、调查、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为主,间或尝试一下“准实验”研究。
说实在的,这些方法恰恰是一线教师经常用到的。比如说,班主任经常通过观察和调查(个别交谈、小组访谈或问卷)了解班里的情况,并把搜集到的信息作为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依据,这实际就是观察法和调查法的初步运用;老师们经常通过笔记记录工作中遇到的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和评议,这实际就是叙事研究的雏形;还有一些老师常常针对学生个体或体进行追踪关注和教育,其实就是个案研究。也有一些老师得知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时,就在自己班里实验,把其他班作为参照,并考虑一些相关因素(基础水平、教学条件等)的相似,最后用统一考试结果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其实这就是准实验研究的尝试。所以说,他们会研究,也经常“研究”,而且他们的研究比专家更加便利。因为,他们天天置身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拥有专家难以拥有的活生生的课堂、学生和家长,拥有评价与反馈
的多种渠道。一些教育大家(如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霍懋征、斯霞、马芯兰、李吉林、魏书生、刘金海)之所以是“大家”,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不离开教学第一线;一些名校
(如上海闸北八中、江苏洋思中学)之所以
“名”,也是因为重视一线教师搞研究。因此,
一线教师最应该、最能够、也最容易把教育科
研搞好!如果说要追求高的“层次”和“价值”
的话,在学会了研究方法,有了研究兴趣之
后,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教育科研不会影响“升学率”
笔者向来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我们要报
一个国家级课题,抽几个教师专职研究。”这
是不“认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
科研的“沃土”,离开了“沃土”,教育科研能
“活”吗?要让教育科研成为大多数人的事,
就是强调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在研究视野上
的“由下而上”的原生态品质,以及关注和重
视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文化意义上的提升,这
种原生态的教育科研,才是中国教育改革实
践真正所需要和应首倡的教育科研。
众所周知,抓教学、抓质量应当遵循规
律;应当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
行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开展校本培训,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不能不进行教育科研,
因此,抓教学、抓质量与开展教育科研并不
矛盾。同时,与抓毕业年级的教育工作也不
矛盾。中小学三个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与非
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有许多特殊性,有其自
身的规律性,同时每年又有一些新的教学与
考试改革要求。因此,掌握了这些规律,把握
住了这些原则,了解了新的改革要求,按其执
行,就能管理好、教学好,提高其效率和质量。
这也就需要开展对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的科研。
笔者所在地的一所学校,几年来一直远
近闻名,“闻名”的真正动力是校长和教师
共同搞了十年之久的课题“青年教师教育教
学能力提高研究”。当时,学校由于大批老
教师退休,二分之一以上的教师是新手。校
长认识到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便确定了这
么一个课题,并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围绕
这一课题开展工作。几年后,教师队伍大幅
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另有大批
科研成果获奖,学校“出名”了!校长信
心十足,老师笑容满面。因此众性的研究
不仅没有“影响升学率”,反而大大提高了
教育教学质量。像这样靠教育科研提升内涵
的学校,在笔者所在区域有十几所,他们从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切入,出地完成
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3“名利”是教育科研的副产品
说实在的,目前教师做课题多是冲“证
霍懋征
书”来的。“我要晋升职称了,得报个课
题”、“我的职称评过了,再做课题没有用了。”这是常听到的说法。情理上讲,追求“实惠”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不能把“实惠”理解得那么狭隘。教育科研的目的,从教师自身来说,其价值取向主要应当是提升教师专业文化,即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育理念,发展新知,教育相长,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生活的方式,教师专业化的价值。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写文章评职称,这本身也是评职的一项要求,但不宜过于功利化。你不是想有所发展吗?你不是想“升学率”高吗?你不是想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吗?你不是要“打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吗?通过研究,校长提高了管理能力,教师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素质能不提高吗?学校的升学率(质量)能不提高吗?“你”能不发展吗?教育科研原本不是图“名”图“利”的事情,搞好了,“名利”自然会慕名而来。试想,那些极负盛名的教育大家们,如果最初只是为了“名利”而置工作于脑后,他们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吗?大家知道,提高升学率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延长教与学的时间,二是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学,“时间”已经不是可挖掘的因素了,能够挖掘的是“优化的方法”。“优化的方法”哪里来?从研究中来!研究能发现规律,研究能提高效率,研究能提高质量,研究还能享受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一直工作在一线的专家型教师和教育家,这是他的亲身体验。如果没有尝到这种“乐趣”和“幸福”,那我们还没有抓住教育科研的
真谛。事物总是这样: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总有一种神秘感或敬畏感。教师对教育科研大致也是如此。但只要大胆的走进了这座神秘殿堂,教育科研的独特魅力就会吸引您,就会为您的发展充电加油!就为学校的腾飞插上翅膀!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
赵增钦(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南南阳473059)
摘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共识,各学校都有相应的教研机构,但目前学校教科研还存些误区:科研观念落后、科研目的狭隘性、功利性,“求新求异”等。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育质量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09(a )-0044-01
44Chi na Educa t i on nnov at i on H er al 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