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亲密【架设情感桥梁,亲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越来越亲密,还是越来越疏远?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的调研中,师生关系的不容乐观再一次被证实。调查结果表明,反映师生关系核心特征的亲密性基本呈直线下降趋势。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并未从爱老师中获得回报,因此,学生对老师爱的期望值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某些客观的原因目前仍难以改变,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改变入手,即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高尚的师风、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专业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使学生认可教师是最可亲的朋友。
一、本、真实应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育人真经,道破了教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应牢记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
首先,每个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教师往往习惯将那些听老师话,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视为一族。而把那些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当成另一类。对前者重视赏识,宠爱有加,对后者关心不够甚至责骂。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样会压抑后者的个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我国一位教育家曾说: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多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那些所谓的后进生
其实并不缺乏优点,缺少的反而是来自教师公正,真诚的态度和赏识的目光。教师真正关心的应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品德修养。成绩绝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因此,作为教师,教育学生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其次,教师要敢于以真面目示人,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教师不但要展示自己的长处,同时还要敢于开诚布公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向学生学习,并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这个带有生命彩的“真”,才能最有利地沟通师生间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理解与理解的交流。同时,教师的这种”以真示人”的做法,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其影响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善心、爱心应为师德修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普什中学》一书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理,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由此可见,教师的善表现在对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摆正这种关系,教师应视学生为朋友、亲人。这就是所谓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请别人对自己的关怀。”霍懋
征老师在小学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60年,而且她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她有理由,而且很简单:因为爱孩子。由此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用爱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念,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扉,做到心灵相融;要尊重,要理解,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教师为“善”的根本目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热烈的情感体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只要善待学生,撒播无私的爱,何愁学生不爱校?不亲师?
三、完美、创新应为教师的不懈追求
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具有示范性,这就注定教师一生必然以不懈追求自身完美为主旋律。
首先,教师的美表现在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的学识及豁达的性情,良好的涵养。学生都喜欢有本事的老师。教师要有本事,就应具有丰富的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同时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
领。此外,教师还要有体育、音乐、时尚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才能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才能架设师生亲密无间的情感桥梁。
其次,教师还要有完美的师风师德。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确实比言教更重要。这种虽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但力量是强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
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的意图,他的教育就越大。”这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所以,要特别重视自身修养,严以律己。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正派的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给学生良好的教育影响,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霍懋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升华,教学的最大魅力是教师人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的再现,教师的最大义务是把各种不同个性的学生成才。基于此,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就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