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8篇
    《朝花夕拾》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的回忆,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塑造一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朝花夕拾》是我无意间读到的一本书,但是它却胜利地吸收了我,这本书不像是在“看”反而是在“听”。犹如有一位伴侣在与你侃侃而谈。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于1926年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有描写对猫的仇恨的《狗·猫·鼠》;追忆保姆阿长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老道的《二十四孝图》;揭露封建家长制阴暗面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奇中的勾魂全都的《无常》;回忆自己童年趣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鞭笞旧时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刻画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缅怀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怀念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
    最让我宠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小的百草园。百草园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块地
方,但却充满了情趣。
    幼时的鲁迅时常到泥墙根去抓蟋蟀,经常拔起何首乌那接连不断的根,为贪嘴而去摘那带刺却又酸的覆盆子。童心总是充满无穷无尽的好奇与深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园带给他无尽的欢乐,幼嫩的心灵也因此而透亮。
    而《狗·猫·鼠》中那只小小的却十分迷人的隐鼠是鲁迅小时的“墨猴”,时常陪伴在他左右,带给了他无穷的乐趣,家里人也十分宠爱它。面长妈妈却“误”将它踩死,还骗他说被猫给捉去了。
    《父亲的病》写了旧时的庸医治人,因此医死了鲁迅的父亲。鲁迅用《父亲的病》来表达他对庸医的痛恨与厌恶。
    我认为《朝花夕拾》较为适合在社会中拦的青年们,因为它写出了鲁迅当时内心的感受,令人可以释放内心中的感受。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2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学生必读书目。我在今日读完了这本书,鲁迅的作品是很独特的。仿佛在给讲故事一样,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华丽的好词佳句,却更能吸引读者。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酷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回忆少年时代的往事,也犹如早晨开放的花到黄昏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又一种风韵。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却写了许多少年儿童的事。其中有一篇《五猖会》,描写了鲁迅儿时要去看难逢的盛大五猖会,兴奋得不得了。了。刚要出发,父亲却指令他背书“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他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了,鲁迅回忆道:“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喧闹,对于我好像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我看到这些文字,都感同身受,佩服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忌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篇幅很短,却具体生动地凸显了当时中国的风习和社会状况,如家庭怎样教育子女,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留学日本受到的卑视和正直的老师对他的关爱,乃至革命风气等等。
    《二十四孝图》中“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情愿‘诈’作,听故事也不喜爱是谣言”这是出于儿童的心理;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小而言之,是为中国,盼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盼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评析,今日读来,依旧精辟却
不失生气。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3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细想来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真谛,之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
    《朝花夕拾》原名叫作“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挖苦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很多鲜亮的文字记叙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写道:“我不得不告辞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在百草园开心的生活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日子,表达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的日本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遗忘带着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地……”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仔细的,他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正,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严谨仔细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仰慕和尊敬。《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达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从书中,我还读出了信念。《纪念刘和珍君》就是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愤然前行”的深沉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信念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信念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信念是一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定会是一个茫然的人。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4
    当我拿着鲁迅先生的书《朝花夕拾》开始仔细读的时候,我发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像小桥一样清爽
    《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讲解并描述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轨迹和经受,对那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表达了最酷热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晚清的生活图景。举几个例子:《家乡》生动地描述了鲁迅和润土的童年。鲁迅家条件好,但没有自由;润土的家庭特别贫困。他有自由,但他渴望更好的生活。长大后发觉自己和对方之间有一道厚厚的墙,美妙的童年再也回不来了;《药》,通过茶馆老板老栓和妻子给儿子小栓买血馒头的故事,反映了愚弄百姓的恶行和革命者的无私奉献。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正的判决。相比之下,我们如今过
着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的美妙生活,相差甚远。在,坐在洁净光明的教室里学习,有些学生还没有完成作业,有些甚至拒绝做作业。想想真的不对!如今我们没有不公平的法律,我们没有生活在恐惧中,我们没有饥寒交迫的日子,我们没有外来侵略。我们丰衣足食,让一般人可以安心生活。在21世纪,我们在一个强大而富有的国家里特别美好和甜美。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里玩,想做什么,这些都是用手指就能做到的琐碎事。但假设是在鲁迅的童年呢?能实现吗?不,很难实现。对于富有家庭来说,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填饱肚子就好了。那些想都不敢想的愿望怎么实现?如今要体谅父母,不要再任性了。假如要放在过去,怎么能让你幻想呢?或许你连一本书都不会读。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极其哀痛,却让人无可奈何。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让我记住。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5
    旁边的茉莉花茶正散发着它特有的清香,手上的《朝花夕拾》也散发着独特的淡淡书香。我的思绪随着吹过来的淡淡清风飘到了不知哪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阳光下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在那个动乱的年月,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捕鸟……但同时他却承当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有着失去双亲的苦痛,小小年纪的他就要承当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当,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索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索,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我喜爱在安静的月光下和家人一起数星星,在月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淡雅的茉莉,时光又将我带回了那一个个轮回。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6
    《朝花夕拾》是鲁迅一部回忆散文集,较完好的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受,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呈现了当年的事态人情、民族文化、流露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看。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文笔深沉隽永。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相互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剧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伤。
    其文体基本上是散文与杂感的结合,最典型的是《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每篇散文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例如第一章《狗·猫·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挖苦了生活中与猫相像的人。《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剧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凄惨境况。我认为鲁迅先生擅长用“兴”这一手法。就是在批判、挖苦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散文是最难写的了,应为首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特别难,所以我十分尊敬鲁迅先生。
    我觉得《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好书。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启迪思想,获得丰富的人生
体验,提高文学素养,成就完善人生!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7
    鲁迅先生在中年时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并写下了一本书《朝花夕拾》,名字正如内容,想必别有一番味道!就如一朵秀丽的鲜花,自如地在早晨绽放,在夕阳西下时将这朵花摘下,夕阳照射下地花朵早已没了早晨时的艳丽颜和秀丽的花瓣,也没有了醉人的花香,只能带给人们一段浓浓地回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似乎是一串秀丽的珠宝,每颗珠子上都沾满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无论是何种味道,都在心里留下了浓浓的回忆。正如《朝花夕拾》中的十个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童年时的一幅绚丽多彩的记忆画面。
    细细品读先生的散文,眼前仿佛观察了先生小时候活泼可爱,无忧无虑,自由自由的样子。他时常进入百草园玩耍,虽然有读书的辛苦,但仍改不了一些学生的淘气。
    童年是美妙的,是自由自由的,让人回味悠长。我的童年也很丰富多彩。小时候住在老家,叫上几个小伙伴到田野里玩,渴了就喝一捧清凉的河水,饿了就摘几颗野果子洗了吃。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先生摘了覆盆子一样,舒适地躺在草地上,边吃果子边休息,直到晚上。当然回家时免不了被骂上几句,但下次照样我行我素。
    童年正离我远去,只留下好玩的记忆。倒不如细读几遍《朝花夕拾》,从中回味一下童年。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8 父亲的病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经典散文著作,其中不乏有对封建旧制度理性的批判,同时也不缺少对儿时美妙童年的回忆。温馨的回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儿时在百草园玩耍和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枯燥;理性的批判:如《琐记》,批判了衍太太的行为,表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妇人。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我最喜爱的文章是《阿长和》。这篇文章讲的是:“阿长”是儿时的保姆,她迷信,又很朴实,得知想得到《山海经》,为其寻购并将《山海经》赠送得的故事。
    在文中,我最喜爱“阿长”这个人物。她是一个迷信又淳朴的人,得知想得到《山海经》,为其寻购并将《山海经》赠送得。先抑后扬,升华了“阿长”的人性美。
    文中是这样描述《山海经》的:是“最初得到的,最宠爱的宝书”“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几乎全部用直线凑合”。这说明《山海经》很破旧,但是照旧那么宠爱它。侧面描写出“阿长”对的宠爱,喜爱“阿长”。
    读完这篇文章,我读出了鲁迅对长妈妈的爱与恨,但更多的是爱。在生活中,亲人不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吗?你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你什么;假如做不到,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关心我们。这种浓浓的亲情,莫非我们不能为之动容吗?
    《朝花夕拾》,一本好书,一本经典之作,推举你去读一读!
   
    七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