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化之饮⾷审美
少数民族饮⾷⽂化中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三个⽅⾯:⼀是⾷物造型(如⾷雕);⼆是饮⾷器具;三是饮⾷环境。
⾷物造型较典型的例⼦有⽑南族春节期间⽤菖蒲叶编织的各种鸟形“粽⼦”外壳,还有维吾尔族的西⽠盅雕刻以及牧业民族的烤全⽺上席时的摆放形式等。
饮⾷器具可分为⾷器饮器两类。饮具⼜可分为酒具与茶具两种。
⾷器即餐具。中国菜肴在餐具的选择使⽤上,是⼗分考究的。古语云,“美⾷不如美器”,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们从来就把欣赏制作讲究、美观淡雅、朴素⼤⽅、配备合理的餐具当作⼀种审美享受。⾦器、银器、铜器、⽟器、不锈钢餐具,均为贵也;陶瓷器虽平常,但因⽤途⼴、影响⼤、历史久⽽深受欢迎。⽬前藏族的⿊陶,维吾尔族和傣族的⼟陶,贵州布依族的⽛⾈陶,仍在民间⼴泛使⽤。新疆和⽥和辽宁岫岩的⽟⽯酒具,云南⽩族的⼤理⽯酒具和银制酒具,云南红河的锡制酒具,古代羌族和藏族的⾦银酒器,都是⾮常精美的⼯艺品。藏族镶嵌⾦花和银花的⽊碗,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制酒壶,⾼⼭族的⽊雕酒具连杯,哈萨克族的⽊制双连⼤奶杯,藏族的⽊制糌粑盒,苗族和蒙古族的⽜⾓酒杯,黎族的椰雕酒器等,都是很有地⽅特点和民族特⾊的餐饮具。
⽜⾓酒杯
这⾥特别值得⼀提的是四川凉⼭彝族的漆器餐饮具和蒙古族的⽟雕⼤酒海。
彝族漆器种类很多,仅餐饮具就有餐桌、饭盘、⾁盘、汤钵、⼤⼩碗、勺、舀酒瓢等;酒具,有酒壶、酒杯等。民族风格特别突出的是鹰⽖杯、雁⽖杯、⽜⾓杯和野猪蹄杯等饮酒器⽫。鹰、野猪等都是很凶猛的禽兽,⽤凶猛动物⾝上的材料做酒杯,标志着主⼈的灵巧与勇猛。他们认为战胜了灵巧与凶猛的东西,其本⾝就更灵巧与勇猛。
漆器上⽤⿊、红、黄三种⾊彩有其⽂化渊源。彝族尚“⿊”,以⿊⾊为贵,⿊⾊象征⾼贵、庄重,观念中包含深、⼴、⼤、多、密、强等意义。漆器上使⽤⿊⾊标志着器物的⾼雅与庄重。红⾊象征勇敢、⽕、太阳、热烈。在彝族⼈民的⼼⽬中,黄⾊具有吉祥、美丽、丰收、⼟地、幸福、光明、繁荣的含义,漆器上的黄⾊象征吉庆。黄红⾊搭配具有精神、⼒量、决⼼、欢乐、胜利的感情含义。三⾊错综调配,间隔使⽤,⾊泽醒⽬艳丽。彝族漆器着漆均匀,给⼈以光华亮丽的明快感。
彝族漆器
漆器纹饰的特点是⾃然写实。纹样来⾃⽣活,源于⾃然。⼭河⽇⽉、花鸟⾍鱼、植物形体、家畜野兽以及⽣产⽣活⽤具,通过直接描摹,再加以提炼概括,使其图案化、抽象化。漆器的纹样⼤致可分为天体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活纹样、⽣产纹样等。其中动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次之。
蒙古族⼤酒海指的是藏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瓮亭中的渎⼭⼤⽟海,造于1256年,⾼70厘⽶,直径135厘⽶,重35吨,以⿊⾊整⽟雕成。元世祖曾⽤它盛酒宴请功⾂。
以⽵器做酒具在南⽅少数民族中很普遍,除酒杯、咂酒管外,还有酒壶、酒筒、“酒瓶”,甚⾄还有在⼀根新砍的粗⽵竿上,给每个⽵节打个孔,装上饮酒细⽵管,当饮酒具的。傈僳族把这种酒具捧着横在进寨的⼤路上,给客⼈们献敬迎门酒,既朴实⼜热情,别有⼀番情趣。
在中国传统酒⽂化中,注重在⼭⽔间饮酒的多为⽂⼈,曲⽔流觞即是实证。李⽩的《⽉下独酌》,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都⼴为⼈知。
注重在郊外和⼭⽔间聚饮欢宴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如西北地区的“花⼉会”,藏族的林卡节、沐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会,布依族的查⽩歌节,羌族的祭⼭⼤典,黎族的三⽉三,苗族的⽃⽜节、龙船节,彝族的⽕把节,侗族的花炮节等传统节⽇,⼏乎都要在露天或⼭野间歌舞饮宴。智者乐⽔,仁者乐⼭,各得其乐,尽欢尽兴。长期⽣活在闹市⾥的⼈,若能到民族地区的农村⽣活⼀段时间,或去参加他们的节⽇活动,与之同歌同舞同吃同喝,肯定会留下终⽣难忘的美好印象。
⼈造的饮⾷环境主要指餐厅饭店的环境布置。⽐如北京的“腾格⾥塔拉”⾃助餐馆装修得像宏⼤的蒙古包,演出的节⽬多具有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艺术风格;⼀些傣味餐馆挂的照⽚是曼飞龙笋塔、泼⽔节场⾯、⽵楼及井塔;新疆风味餐馆
具有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的艺术风格;⼀些傣味餐馆挂的照⽚是曼飞龙笋塔、泼⽔节场⾯、⽵楼及井塔;新疆风味餐馆播放的是维吾尔族⾳乐;苗族餐馆的墙上挂有芦笙,屏风是⽤苗族刺绣和蜡染绷的屏布;藏族餐厅装有转经筒;蒙古族餐厅⾥悬挂着成吉思汗织锦像。这都是为了营造⼀个与饮⾷和谐⼀致的⽂化氛围,让那些远离家乡的游⼦有宾⾄如归的感觉;让那些没有到过民族地区的⼈有种⾝临其境的体会;让那些曾经到过民族地区的⼈,有旧地重游的美好回忆。
特别值得⼀提的是西藏⼤厦餐席间的民歌演唱,阿凡提餐厅的新疆歌舞,蒙古族餐厅的敬酒歌,苗族餐厅的芦笙舞,都给⼈⼀种难忘的美好享受。
参考资料:
1.丹珠昂奔主编:《少数民族对祖国⽂化的贡献》,中央民族⼤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食文化(责编:胡晓梅(实习⽣)、连品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