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诗情写至美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江苏省沛县中学 杨赟
江苏省沛县中学 杨赟
【设计理念】
本文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谛听天籁”部分的第一课,这一部分要求我们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有所收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提高朗读技能,恰当表达文本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学知识。
3.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欣赏体验江南秀美冬景,谛听天籁,感触其美。
2.品味语言,交流探究,涵咏文本“诗情画意”之美。
3.写作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难点: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文本研习法、讨论法、创造性练习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计:
几天前,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随笔,有一个同学写回家时看到的农村景:几幢房子,灰突突的,破败不堪,好像已过了几个世纪。一条小河,水面上飘浮着一团团的杂草,像是平平的路面上偏偏长着一片片的青苔。大片的草地已开始枯黄,没有一点儿精神。几棵乔木也开始落叶,飘零的叶子随风乱飞,飞满了田野,飞进了村庄,吹打在行人的脸上。
大家说,这番景物他描绘得怎么样啊?(生:好!)这样的景物美不美呢?(部分学生:不美。)为什么说不美呢?我倒要领教一下同学们的高见了。(学生可能的回答:①这些景物不是“破败”就是“杂乱”,没有一点儿生机。②他描绘的这些景物调很灰暗,让人感到心里很压抑,很郁闷。)
大家说,这番景物他描绘得怎么样啊?(生:好!)这样的景物美不美呢?(部分学生:不美。)为什么说不美呢?我倒要领教一下同学们的高见了。(学生可能的回答:①这些景物不是“破败”就是“杂乱”,没有一点儿生机。②他描绘的这些景物调很灰暗,让人感到心里很压抑,很郁闷。)
教师追问:我们阅读过许多诗歌和散文,好多诗文中也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生跟着齐读)“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也有这样的景物:“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生齐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那么,在马致远的诗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不吉祥的乌鸦又是在黄昏之时出现;《岳阳楼记》的这段文字,又是“阴风”、“浊浪”,又是“薄暮冥冥”。你们说,这样的景物就不“美”吗?(估计学生会沉思无语)
(生跟着齐读)“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也有这样的景物:“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生齐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那么,在马致远的诗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不吉祥的乌鸦又是在黄昏之时出现;《岳阳楼记》的这段文字,又是“阴风”、“浊浪”,又是“薄暮冥冥”。你们说,这样的景物就不“美”吗?(估计学生会沉思无语)
我们常说“诗情画意”,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景的描写可以引发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灰暗”的景物也可以是美的。人们常说的“凄美”、“忧郁美”、“悲剧美”等等,可以说都是“灰暗”的具有“诗情画意”的。把眼前的景物与你的情感体验融合为一体,美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审美”。而文学的美,就在于把你的审美体验用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郁达夫就是个中高手,就连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他都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颇具“诗情画意”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属于“人与自然”这一向度中“像山一样思考”专题。这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们注意到了第一部分的标题了吗?(示意看书页天头)是――“谛听天籁”。“籁(音lài)”是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摇头)
【“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成语有“万籁俱寂”一词,意思是各种声音都停息了。“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可见,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两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欣赏自然”,也就是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大自然的美景。】
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属于“人与自然”这一向度中“像山一样思考”专题。这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们注意到了第一部分的标题了吗?(示意看书页天头)是――“谛听天籁”。“籁(音lài)”是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摇头)
【“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成语有“万籁俱寂”一词,意思是各种声音都停息了。“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可见,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两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欣赏自然”,也就是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大自然的美景。】
文学大师们,个个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郁达夫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却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自然“景点”
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在冬季里,郁达夫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指出来,并简要鉴赏一下。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自然“景点”
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在冬季里,郁达夫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指出来,并简要鉴赏一下。
四、重点品鉴“江南山野”“微雨寒村”,感受“画意”
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我们还是先看看“画意”吧。
(一)“江南山野”图
1.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江南山野”图。先让学生齐读第5节,初步感受画意)
2.问题设计: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
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
3)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
郁达夫写到了江南冬季里的植物,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成了赭,还有桕子。
他发现“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顶多成了赭,根边总带点绿意”。 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表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以彩入文,给画面着,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也很有生机。
【生机来自那些简单而又富有生命活力的词语背后的细腻感受。站在富有饱满丰盈的大地上,触摸着湿润而又肥沃的沃野,感受着氤氲在地表下被含住的热气,我们感到大地的浓浓的生机,沐浴在红叶的温暖里,陶醉在着在枝头的桕子雪白的飘逸里,亢奋在小草绿的顽强里,生机洋溢在生命的彩里。】
板书:
芦花 白
乌桕叶 红 富有
乌桕子 白 画意
野草 赭、绿 生机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
天空 青 碧
(二)“微雨寒村”图
1. 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微雨寒村”图。
1)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
2)指名朗读:****同学,你可不可以把你认为具有图画之美的文字给大家读一下,再简要地鉴赏一下呢?
(学生朗读)“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
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这些景物在江南是常见的,平常得很,但郁达夫写来,却让人感到津津有味。这说明郁达夫对美的感觉非常敏锐,也非常善于描绘景物的美。
2.问题设计:
2.问题设计:
1)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
(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还有酒客、茅屋、灯光。)
2)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彩?
(白、黄、黑、绿、红。等等。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灯光所体现的颜,以及淡墨的背景。)
3)这幅画面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悠闲、洒脱。恬淡幽静)
板书: 悠闲
感受 恬淡幽静
洒脱
3.教师引导: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后来也有中国油画。这种画的颜料都是用天然植物和矿物的汁和炭化合物,彩浓重。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彩效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