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绥缤的广阔天地随笔散文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树上红、黄、绿的叶子随风摇动,把北国的秋天装扮的美丽如画。
由《鹤岗晚报》组织的副刊作者,乘坐小客车驶出鹤岗市区,去往北国边陲的黑龙江岸边绥滨农场参加“金田野”采风笔会活动。绥滨虽然距离市区不是很远,但我还是第一次踏入这片黑土地。对我而言,这次活动是了解绥滨、认识绥滨、宣传绥滨的一次难得机会。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田野处处呈现着丰收的景象。微风拂过,成熟的稻田一起一伏,掀起阵阵金的稻浪。金黄的玉米更是拖着长长的胡须微笑着向人们招手示意,仿佛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也有收割后的玉米秸秆躺在田地间,一堆堆金黄的玉米整齐地摆放在田地间。金的稻田里,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也有秋收结束后的农机在田间秋翻地。在广袤的田野上,处处展现出一副农业大生产的秋忙景象。
大家在一路欣赏赞叹北国秋,谈论着农业大丰收的景象,不知不觉间,客车已经停在了位于黑龙江岸边的龙江第一渠。站在界江岸边,观看不息东流江水的执着,眺望异国风光的旖
旎。从喧嚣的小城中一路走来,感受着广阔天地的富足和金田野的美丽,顿感这里空气的清新和视野的开阔。回望分流黑龙江江水而建的龙江第一渠,以及岸边的红花绿地和雕塑景观,想象着开闸放水时的壮观和江水被分解成苦干支流浇灌农田的喜悦,赞叹绥滨人引龙江之水灌溉农田、造福于农的聪慧之举。
在黑龙江的岸堤上,讲解人员讲述了2013年秋季发生水灾时的洪峰水位,把当时的水位标志指示给大家,讲述洪水袭来时,解放军官兵及全市干部工人守卫在江边抗洪第一前线,日夜坚守加固堤坝,团结一心抗洪救灾,战天斗地保卫家园的英雄壮举。大家对这种抗洪精神发出感慨感叹之余,纷纷在水位标志这一龙门福地拍照留念,把历史的见证永远留存在记忆中。
之后,我们驱车来到了绥滨农场第一管理区晒场。晒场内,收获的稻米堆积成山,员工正在忙碌着翻晾护理。大家围在晾晒区,捧起金黄的稻米,闻着稻米的清香,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架设在场院一角的传送设备正在高速运转着,一车车晾晒好的稻米被运出晒场,运往粮库贮藏。
管理人员向大家介绍说,今年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眼下正是田间忙收割,晒场忙晾晒的
秋忙时节。农场员工抓住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开足马力抢秋收,抢晾晒,抢秋整地。大家听了介绍,知道了稻米是带着稻壳贮存的,这是原粮的贮藏方式,有较强的抗温、湿、霉和虫害等能力,在投放市场时,才脱去稻米的“外衣”,加工成食用的大米。这样能实现安全贮藏,保证稻米的质量和食用时的口感。
走进农场,走进农村广阔的天地,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看到了粮食丰收的场面,而且还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知情的粮食贮藏环节和贮藏办法。
绥滨农场位于三江平原北部,南邻松花江,北靠黑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水资源优势,这里旱能引龙江之水灌溉农田,涝能排水入江保良田丰收,是北大荒粮食生产的一块宝地。近年来,绥滨农场生产总值和企业利润逐年递增,引进开发的葡萄观光示范基地、五味子观光示范基地、绿食品原料基地等都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在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绥滨农场站在大旅游的高度,结合农场自然资源,设施资源和农业优势,立足民俗民风、历史风情、山水风景、传说奇闻等,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挖掘与梳理,确定了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一山、一湖、一园、一岛、一江、一带、一龙、一渠”八大景观特。使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周边同江、富锦
、双鸭山等地市广大游客热衷光顾的乡村旅游之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打破了这里多年的沉寞和寂静,也打开了这里开放的大门。
在“龙之府”现代科技园区,我们饶有兴趣地环绕在碧水绿树的龙运湖,赏黄杨绿柳,观鱼儿戏水,感受一湖碧水的清新清静,体会湖光水的淳朴与热情,乐享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和静谥。
走入科技园内,顿感室内外温度的差异,一种盛夏般的热度让我们在瞬间穿越到了南国热带雨林之中。尽管初秋时节身上的服饰比夏日稍稍加厚了一些,但片刻间就已经大汗淋漓了。特别是视野中在一路之中已经装满了秋天的金。走入园内,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盛夏时节,这里不仅温度热如盛夏,而且各种热带花卉、果木酝酿满目。茂盛的各种热带树木上,挂满了只有在南方才能看到的香蕉、木瓜、佛手瓜、火参果等。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热情浓郁的南国风情,让我们耳目一新,大开了眼界。走在其间,疑似身在南国的夏日,完全忘记了此时身在北国的秋季。
真的很难以置信,欣赏这样美丽景不需远行南国,而只需要驱车两个小时,就会在我们北国边陲,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绥滨农场,体验其南国风采。
散文随笔
在如今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纷纷走出家门,去探访名山大川,去体验繁华的都市风情之后,人们渐渐地收回脚步,把出行的目标选定了农村乡下,选定了山水之间的大自然。而绥滨这处小天地以它乡村文化和农村特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鹤岗区域黄金旅游景区之一。黑通岛、老龙坑、小红山、月牙湖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都是绥滨这处黑土地依托“龙文化”的特和优势,开发建设的各具特的自然旅游景观。这些景观必将成为今后引领和带动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