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散文随笔
回故乡散文随笔1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然间,已物换星移。故乡,说起就是个甜蜜的词语,那里养育了你,滋养了你,培育了你,才有了今天的我们。只是故乡与我们,却好像是一俩相对飞驰而过的列车,越来越远。或许回头,都已不见来时路。
故乡的路,走的很少了,一年不过过年回去几天。新农村的变化带给了家乡焕然一新的面貌,青瓦白墙,每个屋檐还画有灰的民族徽标。水泥马路替代了原来的泥土路,从村头蜿蜒到村尾,连着家家户户。家家户户也基本是两三层钢筋水泥的小楼代替了原来的土房子。由于民族特殊照顾,县里给盖了大大的观戏台,建了非常大的民族图腾柱,建了亭台楼阁。早晨,第一屡阳光会照到图腾柱上,金龙仿佛要腾飞而起,飞升上空。随着阳光迁移,从戏楼到树木,到亭台,到土地,开启了一天的生活。烟炊渐起,人们渐醒,只是早餐不再是自家菜地里随时摘取的新鲜蔬菜,午餐不再是房前屋后的丝瓜汤,炒南瓜。晚餐亦不是家里自家养的鸡蛋,自家猪圈的肉,而是同大城市一样,从冰箱里随时取随时煮的大棚菜了。现代化农村,改变了家乡的容貌,也改变了家乡的饮食,改变了家乡的味道。散文随笔
谈不上是希冀还是惋惜,原来的家乡,贫穷,我们都需要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力更生”标语,响彻父母的耳畔,亦是父母教育的典范。那时无疑是辛苦的,身体的疲劳,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已然熬干了所有人的心绪。但是那个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今天吃饱了饭,今年有个好收成,人人都是喜形于的。那个时候,夏天喜欢坐到弄堂口,乘风纳凉,顺便唠家常。看着萤火虫莹莹闪闪,会捉来存放到玻璃瓶子里,放在房间里,让它照亮房间,照亮你。那个时候的冬天,喜欢抹黑跑到烧窑的旁边取暖,煨红薯,烤玉米,绕着烧好的砖,捉迷藏。那时是苦的,但是回忆却总是满满的甜蜜。现在的家乡,还是家乡,却不再有那些家乡的味道了。吃穿住行,都已变了模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城市人希冀的家乡,已然是农村的城市。那条路,还是通往家乡,却不是来时路了。
城市人回不去的家乡,家乡却待游子归吗?
回故乡散文随笔2
在没有法度、理性的荒漠年代,我无可奈何地把故乡抛弃,远离父母和亲人,一个人孤单地到异乡去漂泊。
十多个秋冬,我在塞北万古荒原的朔风里煎熬,在逆境生活的尘网中挣扎,感到疲惫不堪,思念故乡却只能在梦中与亲人相见。
每天夜里,我默默地躺在没有温暖的单人床上,双眼充盈着悲泪,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刚一入睡,跨时空的梦影就残云般浮现出来。那是一个朔风凛冽的严冬之夜,我在梦里迷离地到了既陌生又熟悉的空旷无垠的亘古荒野上,茫茫戈壁沙漠令人生畏,凄烟迷雾里,寒风怒吼,星月黯淡,怪鸟悲鸣,饿狼狂嚎,使我大惊失,惶悚不已!
我急忙返身往家里跑,慈爱的父母见到惊恐、窘迫又疲惫不堪的我,父亲立即提起一根大棒毫无惧地走到了门外,母亲递过一碗热腾腾的粥让我喝了,我扑到她老人家的温暖怀里,哭诉着:“儿子流浪得好苦、好累。”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安慰地说:“男儿有泪不轻掸,不要惧怕、勇敢地向前走,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又一个夜,在飘忽迷幻的梦里,我又回到了眷念的故乡。雨后青山上飘动着轻纱般的云雾,小溪清澈的水潺潺地流着,老宅门前的竹林里、荷花塘边的青草地上,弟弟与其他小伙伴嬉戏如故。可是,当我走到他们跟前时,却是几个从未见过的孩童,其中一个望着我问:“客从何处来?”顿时,使我十分的迷惑、惊愕。我恍恍惚惚地走到院壩里,见到了日夜
思念的父母,二老的慈颜已变得无限的憔悴,我惭愧、伤心地呼喊,两位老人家却愁苦满面地跚跚离去,我悔恨、负疚地哭喊着追去,他们却突然不见。我在惊慌中寻,眼前出现了两座哀草萋萋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父母的名字。我连忙跪下,不禁放声恸哭起来。惊醒,正是深秋夜静时,寂静的窗外,凉风潇潇,残月朦胧,不时落下几声南飞鸿雁的哀鸣。
回故乡散文随笔3
车路蜿蜒,迤逦入山,过迷塘沟穿向覃坪。迷塘沟细流清浅,河石光润,河草依岸,两边木棉花开似火烧。我,欣喜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外露于形,笑颜嘻嘻,手舞足蹈,还险些碰掉车师傅的烟斗。
时隔九年,重回老家,心里装填的是故乡可能变可能不变的遐想。因为它只与童年捆绑在一起,与今天有如梦与现实的暌隔。
有时,突如其来的思潮,在不受理会的境遇里遥为轻云进而飘过头顶,散在天边。而此行,我确定将会获得再好没有的满足。
山路陡峭难行,坎坎坷坷,众人一路饱受颠簸之苦,当然也在曲曲折折中感受万山圈子里和柳暗花明的意味。至于我是在心里把故乡的样子一点一点地塑起。
终于到了覃坪,踩到真正的童年的园地上。还能看到像谩骂不绝的妇人的怪石和其侧苍老奇曲的桃树,还能看到石子羊路和防牲口的围栏,只是它们变窄变矮有情有感了似的。我开始嗅到了梦寐的气息,从而极力地去求索一切能够修复我记忆的钉钉镙镙。对,我要去看旧房子,可是我最终发现童年温暖的记忆就在一个片瓦不存乱草丛生的乱墟下苦苦呻吟。如今,看一回对面山顶与瓦檐间徘徊的皓月已属奢想。正当我面对这片败景黯然伤心之时,有人轻拍了一下我的左肩。“你是比斯?”大概是看到我讶异茫然的表情他又说:“遝子,八坛子呀,不认识啦”。这时我才半信半疑地应着转过身来。
站在我面前的这位穿风衣戴围巾修眉俊脸的青年正是我童年的伙伴。老朋友相见嘘寒问暖、悲喜交集自不必说。但是慢慢地彼此的话都变少。静而无觉,动则万变,身旁的和前所未知的中间往往很难感知到时间的变动,时隔多年才相见的我俩跟前便显出时间足迹的沧桑了。同朝霞的绯和天空的蓝的衔连一样微妙地让我们从童年度到了青年。此时,惟有,在思想里,在记忆里,将所有联系他和我的像珍珠一样的过往翼翼小心地串起,可是到某处,线断了,已串的珠子散落一地。此刻我们又只有呆定。
童心恝然,灿若向阳葵,正是吉卜赛姑娘唱悲歌也唱得欢天喜地。我们,本是无话不谈的,就剩各自皱眉敛唇的心事;本是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也只剩支吾与默然。最后我俩还是在有话未吐中挥手作别了。
天空雪意涔涔,我再度离开老家,与上次相比,除却翻山越岭时坐车之与徒步的感受外,便是过客之与出门的心情了。
大概生活的组成就是:一份回忆的温暖,一遭现实的尴尬,一段未来的盼念罢。
回故乡散文随笔4
4月6日上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带着亲人们的期盼和美好的梦境,我和妻陪同父母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安徽临泉县宋集镇。
由侄儿驾车,先是从自家村往北绕行近10公里乡间水泥路、柏油路,后到大广高速平舆(杨埠)站上路,往南行10多公里入新阳高速新蔡段,向东至阜阳(临泉)一路飞奔。
车内,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兴致勃勃:述说思乡的话题,回忆苦难的岁月,感慨时代的
变迁,畅想亲情的温馨。还不时透过车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浏览着清明期间的无限春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的田野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苗儿、黄灿灿的油菜花儿,夹杂其间而无名的朵朵野花儿,在春风吹拂下波浪起伏;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一座座葱郁的村庄、一条条河流沟港,一幢幢民舍楼房,伴随着一阵阵鸟语花香从眼前一掠而过。再看,高速路上,双向四车道的路面乌黑发亮、平坦如镜;洁白的地标线、蓝的护栏板伸向前方遥远的天际;来来往往的车辆风驰电掣般呼啸前行,尽显现代化交通的神速;醒目的路牌、弯曲的匝道相隔不远而清晰可见。在观景的同时,我们最多的话题还是聆听父亲讲述故乡昔日里的面貌,观看今天的巨大变化。越往东走,越显村庄稠密,路边的民舍和我们当地的一样,有红砖瓦平房,有新建的2-3层楼房,鳞次栉比,尽显贫富不一。
车过新蔡(孙召)站、栎城站后,就是临泉(宋集)站,不到1小时的光景就下了高速,二表弟高山及司机早早在此等候。和高山见了面,我们紧随其后,沿着尘土飞扬的马路,前行约2公里就到了宋集镇。镇上主街道呈“十”字型,两侧多为2-3层小楼,面貌和我们万金店镇相似,各门面及地摊的商品琳琅满目,赶集的人们行匆匆,并不拥挤,整个街道显得有些杂乱,不整洁卫生,有一段道路还坑洼不平。我们沿着街道先往南后往东,再往
南走乡间小道,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后,总算进入了二表弟高山所在的贾庄,此时已过中午12点半,啊,终于到了,我们一颗颗紧张悬着的心脏才松弛下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