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篇:六年级科学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科版毛笔书法教程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讨论。
香奈儿包价格二、怎样放得更大
哈佛凌晨四点半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汇报。
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三、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五、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六、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七、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下册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 教科版
怎样放得更大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
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
鲍鱼炖土豆家常做法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定稿)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也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上课初,通过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苔藓,引出使用单个放大镜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苔藓,并把看到的图像绘制在纸上。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上述实践,再深入介绍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明发展的历史。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一些观察中的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2021年广东高考分数线
教学中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我就没能用两个凸透镜观察到清晰的物体。在课堂操作中学生也是难以用两个凸透镜看到放大的东西。学生出现困惑,虽然引导学生使用卡片式放大镜效果也明显,但学生心里还是对凸透镜制成显微镜有疑问。如何选择更精准合适的教具,是教学特别是科学实验教演成功的关键。
第四篇:新教科版六年级上《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2.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历经显微镜发明的过程,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同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