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朗读启蒙人沈老师阅读理解答案
①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一个部队子弟小学读书,语文老师沈玉梅是一名随军家属,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一头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的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外常常垂着一根花头绳,另一头拴着一只小口哨,口哨就装在口袋里。
②沈老师是我的朗读启蒙人。她有着较浓的乡音,很少示范朗读,只是监督我们多读。而她口袋里小小的口哨,便承担了训练朗读的重任。记忆中,《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我们读得最多的一篇课文。
③早读课,“嘟——”口哨声响了,我们的朗读开始了。沈老师非常严肃,大大的眼睛瞪着,像探照灯一样一直在我们头顶上扫来扫去。我们都敬畏她的目光,常常一边读书一边用余光瞟着沈老师。部队的孩子,战争片看得多,对探照灯似的眼神格外敏感。所以,我们坐得直,盯得紧,读得响。
④“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xiē)入我志愿军的阵地。”一开始,我们的声音便有些懒散。
⑤这时,沈老师摸出口哨,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猛地一吹。“嘟——”哨声尖锐刺耳,短促凄厉。我们的朗读声戛然而止,沈老师严肃地说:“不行,英雄的形象是高大的!”说完,往讲台上一站,胸一挺,眼一瞪,那高大伟岸的形象仿佛就是邱少云一般。我的启蒙老师
⑥沈老师指导我们朗读,还真是“身教多于言传”。哨声响起来,于是,我们挺胸抬头,模仿着沈老师,竭力展现出英雄的形象——“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只见沈老师握紧拳头,高高举起,同学们更是铿锵有力——“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
⑦“嘟——”口哨声响了。这一次,声音明亮悦耳,清丽的尾音,掠过教室,格外好听。再看看沈老师,眉眼含笑,脸上放光,下巴不断轻点。“嘟——”又一声清丽的哨声,早读下课了!口哨又回到沈老师的口袋里,只有那条彩的塑料头绳垂在外面,格外好看。
⑧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小学,回到家乡读书。学生时代,我做过主持人,录制过法制节目的解说词。每当家乡人夸赞我的朗读时,沈老师总浮现在我眼前一齐耳短发,不苟言笑的面容,深蓝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里装着口哨,一根花头绳在口袋外晃来晃去。
⑨“嘟——”口哨声又响起来了。沈老师,你还好吗?还记得那个瘦瘦的、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小女孩吗?
(1)给短文命个题目。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掠过竭力
(3)从文中寻描述沈老师哨声的词语,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们朗读的声音懒散时,她的哨声。
我们朗读的声音铿锵有力时,她的哨声。
提示早读下课时,她的哨声。
(4)请用上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括沈老师的形象。(从外貌、性格特点、指导朗读几方面进行描述,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本文首尾呼应,突出沈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我敬畏沈老师,只是因为她是一名随军家属。
③本文只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手法。
答案:
13.难忘那哨声
14.闪过的意思。本文中老师的哨声穿过教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15.尖锐刺耳、短促凄厉明亮悦耳清丽
16.沈老师是一名随军家属,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齐耳短发,不苟言笑。深蓝的上衣,小西服领平平整整。右边的口袋外常常垂着一根拴着小口哨的花头绳。沈老师的早读课非常严肃,我们读得不好时,她就用尖锐刺耳、短促凄厉的哨声提醒我们读好了,就吹起明亮悦耳的清丽哨声。沈老师让我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