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莘斋随笔(宋默·⼈⽣没什么不可放下:弘⼀法师的⼈⽣智慧·
发动机清洁第1章·第1节)
每个⼈的⼀⽣都要⾯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要么得到,要么失去,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只有相对的“进与退”,不过是在得失与进退之间权衡利弊或趋利避害罢了。——悟莘斋主⼈
前⾔
关于弘⼀法师,有这样⼀句话甚为精妙——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细细品味,虽然这句话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却是⼀种认知和看待天地万物的辩证法。⽣⽽为⼈,看上去都是⼀个脑袋、⼀副躯⼲、⼀⾝⽪囊,貌似没有什么不可以得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然⽽,每个⼈都有不同的经历、经验、教训和活法,也就必然导致了每个⼈最终的归宿千变万化。
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可以失去?什么值得拥有?什么不可索取?什么不可或缺?什么可有可⽆?……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了《⼈⽣没什么不可放下:弘⼀法师的⼈⽣智慧》这本书,希望能从书中得到⾼⼈指点。看,这⾥正是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具体能得到什么我尚且不知,还是拭⽬以待吧。
“⼀念花开,⼀念花落,⼀念放下,万般⾃在。”本书作者宋默在书中以这16个字开篇与读者见⾯,我想是很有美感的明智之举,相信这句话正是对本书的最精炼概括,着实为浓缩的精华。但我认为,我们读
任何书,哪怕它是万众景仰的千古奇书或经典著作,也不宜带着完全接纳或亢奋的⼼态去读,⽽是应有⾃⼰的思考和认知。若能带着⼀点批判与纠错的思维去书中学习、交流与切磋,那是再好不过了。
《放下欲念:修⼀颗清净⼼》
《放下欲念:修⼀颗清净⼼》(第1章第1节)着重从养⼼的⾓度展开,引⽤弘⼀法师《格⾔别录》中的⼀句话点题开篇——恬淡是养⼼第⼀法。⽽养⼼是养⽣之法中极为重要的⼀环,养⽣除了养⼼,还包括养性和养⾝。作者在⽂中指出,“很多⼈只热衷于养⽣之法,认为只要⾝体养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长久地享受⽣活。所以,很多⼈能坚持每天锻炼⾝体,吃健康的⾷物,但很少有⼈能够坚持每天养⼼。”
读到这⾥,我忽然想到了⼤家每晚进⾏的头脑风暴公社华⼭论剑活动,每天由公社成员发布话题,供⼤家以话题为⽀点进⾏开放式讨论,把所思、所想、所悟以⽂字的形式进⾏⼼流式输出,重新梳理、加⼯、润⾊后发出,与⼤家互相交流切磋,从中有所思考、感悟、收获或提升,这不就是⼀种养⼼的过程吗?
每天⼤家在⼯作之余,拍拍⾝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在进⾏思考的过程中,的确会有⼀些“⼼苦”,但“⼼苦”过后将⼼流释放的⼀刹那间,我相信定是放松的和释然的,会更有兴趣和热情阅读、思考或借鉴其他公社成员分享的观点,也会为⾃⼰带来更多的⼼得与收获,甚⾄在不知不觉中使⾃⼰的
境界有所提升和升华。
正所谓“条条⼤路通罗马”,养⼼的道路应有千万条,但我相信⼀定离不开“⾛⼼”⼆字。做任何事要想做好、做成、做出彩,我相信都需要主宰者或实施者⽤⼼、⾛⼼,甚⾄是煞费苦⼼、全⼼全意,不然就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和展现出⽐较⾼的⽔平。
没错——⼀分耕耘⼀分收获,⼀分⾟苦⼀分才,罗马不是⼀天建成的。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所⾔,“如果我们不从养⼼和养性开始养⽣,⼼中有诸多烦恼,有万般欲念,就算⾝体再健康,不过是⼀具躯壳罢了。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也⽆⾮是吃穿玩乐这些享受,⼈⽣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升华。”掩卷沉思⼀番,此⾔甚是深刻。
养⽣的关键应在于“治本”,⽽不是“治标”,要从内因出发,也就是从养⼼和养性出发。内⼼真正养好了、舒坦了、敞亮了,外因就成了锦上添花的因素;倘若恰恰相反,只注重养⽣这⼀外因,⽽忽略了养⼼和养性的关键之本,养⾝对于养⽣⽽⾔⽆疑将沦为“雪中送炭”,在这⾥,“雪中送炭”已成为⼀个贬义词。
绚丽的什么“弘⼀法师认为恬淡是‘养⼼第⼀法’。他所讲的恬淡,归根到底就是要⼈静⼼。世间的事纷纷扰扰,容易扰乱⼈的⼼境。所以,很多⼈认为⾃⼰⼼不静,是因为有太多事情在⼲扰。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是不静的⼼。当我们能把⼀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实习期
廖凡父亲正享受闲适的⽣活。”听听,我还能对这⼀段精辟凝练的语⾔予以否定吗?当然不能,我做不到啊,因为这段话表达得实在太精彩到位和恰如其分了。
每个⼈都说累,每个⼈都说苦,每个⼈都说“⼈⽣残酷,⽣活不易”,可是⾯对繁杂冗沉的⽣活万象时,我们⼜怎能置若罔闻或置⾝事外呢?唯有积极⾯对与应对,绝不逃避与投降,⽽是应努⼒迎难⽽上、攻坚克难,同时要学会养⼼,让⾃⼰静⼼,努⼒把⼀切外在事物剥离,不迷失⾃⼰继续
前进的⽅向。
作者在⽂中列举的事例都⾮常有代表性和说服⼒,⽐如他提到的关于⼈的欲望的问题——⼈的欲望永⽆⽌境。“我们总以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东西,⼼就了、满⾜了,从此就可以幸福了。可是,得到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更⼤的欲望⽴刻接踵⽽来,⽬标不断提⾼,我们也越来越累了。因此往往⼀个⼈在有了别墅、汽车之后,会变得更不幸福,因为他害怕有⼀天会失去这样的⽣活,于是只能更加拼命地⼯作。逼迫⾃⼰每天要赚100万,赚80万就唉声叹⽓,每天⽣活在害怕失去名利的恐惧中,背负着巨⼤的压⼒⽣活,怎么能不⽣病?当然,不是说⼈绝对不能过这样的⽇⼦,有钱也不是什么坏事,⽽是说,如果这样的⽇⼦令我们感到压⼒倍增、烦恼不断,毫⽆幸福感可⾔时,完全可以考虑换⼀种思路。不⼀定⾮得抛弃别墅、汽车这些东西,只要放下固守这些东西的执着⼼,就算每天赚100万也不觉得得意,每天赚10元也不觉得失意,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不要逼迫⾃⼰,就能⽴刻感觉到幸福感的提升。”
淡雅的近义词上述所⾔,恰恰反映出⼈的⼼态问题,当⼀个⼈拥有了健康富⾜的好⼼态,他便得到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虽不能说⽆往⽽不胜,起码他是精神上的巨⼈和战胜⾃我的勇⼠,可以更加乐观勇敢、智慧从容地⾯对当下与未来的⽣活。
永远的焦裕禄也许有⼈会说,“如果⼈⼈都这么恬淡寡欲,社会怎么进步?⼈类何以拥有今天的成就和⽂明?”呵呵,⼤可放⼼,每个⼈的寿命最多不过100余年,地球上的⼈⼝如此之众,能练就此种修为与境界的⼈数必然如同凤⽑麟⾓,何必以全⼈类的“助推剂”的⾝份⾃居,何以得知有恬淡⼼境的⼈多了就不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伟⼤的贡献呢?如果在这⽆⽐浩瀚的宇宙中,⼈们能够以恬淡之⼼把⾃⼰的⼈⽣过得悠然⾃在、平安舒适、快乐充实,何乐⽽不为呢?
最后,借⽤作者的话来结束本篇随笔,“内⼼恬淡的⼈,即使穿的是布⾐,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得,没有⼀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对烦恼和⽣死,也能安然对待,⼼中不⽣⼀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观享受进⾏配合,⼀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