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2·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期末)阅读《陋室铭》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不加标点)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1. 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D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德行美好;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陋室铭的作者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扰乱;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调素琴”与“阅金经”为并列关系,均是在“陋室”中所做之事,应在“阅金经”前断开;即: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考查手法及内容理解。
D.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联系前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作者意在表达居住在陋室中的人要像诸葛亮、杨雄、孔子那样具有美好的品德,陋室才能“不陋”;“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表述有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2022·重庆綦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 ) 草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 ) 可以调素琴(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陋室之雅。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含有对比的意味,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C.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D.文章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结合课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和孔子对居住之所的认识有何相同点。
[链接材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节选自《论语·子罕》)
【答案】5. 出名 映入 博学的人 弹琴 6.(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7.D 8.他们都认为居住之
所简陋与否,和居住者的品德修养有关,如果居住其中的人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那么居室就不简陋。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出名。名:出名;(2)句意: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入:映入;(3)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4)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素琴:弹琴。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斯:这;是:表判断;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心境;形:形体、躯体。
7.D.根据“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
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而非“借物抒情”的手法;故选D。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知,孔子认为有君子去九夷住,也就不显得闭塞落后了;联系本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孔子和刘禹锡都认为居住的地方是否简陋,与居住的人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有德行美好的君子居住,居室就不简陋。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三)(2022·重庆渝北·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
(4)有龙则灵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B.文章开篇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做了铺垫。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D.把陋室比作诸葛孔明的南阳草庐、扬雄的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则说明自身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2.除了交往人物,文章还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具体分析。
【答案】9. 这 博学的人 调弄 神异 10.(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1.C 12.①“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用“绿”“青”二字,衬托陋室环境的清幽,以景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的羁绊,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3)句意: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4)句意:有了龙就会神异。灵:神异。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绿:使……绿;入:映入;青:使……青;
(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案牍:指官府的文书;形:形体、躯体。
11.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神异。强调了“仙”“龙”对“山”“水”的意义;进而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比兴)的手法,写作者虽身处陋室,但因自身品德美好,故而“陋室不陋”,是为了引出本文中心,点明作者志趣高雅、品德美好;本项对作者形象“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一心求仙问道的高人雅士形象”表述有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