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陋室铭》知识点
初二语文《陋室铭》知识点大全一
中心思想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不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
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诗词特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他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
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
初二语文《陋室铭》知识点大全二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初二语文《陋室铭》知识点大全三
一.主题:《陋室铭》通过对所居住的“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作品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选自《全唐文》。
三.题目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四. 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请说明理由:
自然环境清新淡雅(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幽雅、恬静)
交往人物博学儒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情趣脱俗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写作特
(1)托物言志的写法(2)反向立意的构思(3)对仗工整,押韵(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5)立意新颖,不落俗套(6)用典,引用名人语录。(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7)山水起兴
七、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押的韵是:ing
九.一词多义:
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陋室铭的作者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十.内容理解
⒈表现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
⒉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⒊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词:德馨。
⒌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⒍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⒎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⒏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⒐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⒑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