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经典寓⾔故事10则,智慧滋养⼈⽣,哲理拯救你我
⼀、庄周梦蝶
原⽂: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齐物论》
译⽂:
有⼀天,庄周梦见⾃⼰变成了蝴蝶,在丛中⾃由⾃在的飞翔,感到⼗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是庄周了。
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知原来蝴蝶变成了⾃⼰。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变成庄周呢?
庄周梦蝶,典出《庄⼦·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物庄⼦所提出的⼀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运⽤浪漫的想象⼒和美妙的⽂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但由
于其渗透了庄⼦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与惠施论鱼
原⽂: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固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请循其本,⼦⽈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秋⽔》
译⽂:
庄⼦和惠⼦在桥上游玩,庄⼦说:“鲦鱼游得从容⾃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房屋朝向怎么看
惠⼦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
这个故事变成了后来的“⼦⾮鱼,安知鱼之乐”。
这个故事是说,我们要学会变通,随机应变。要学会⽤欣赏的眼光看待⼀切,不要过于计较。
三、庄⼦钓于濮⽔
《庄⼦钓于濮⽔》是⼀篇战国古⽂,出⾃《庄⼦·秋⽔》。
原⽂:
catia装配
质量检测庄⼦钓于濮(pú)⽔,楚王使⼤夫⼆⼈往先焉,⽈:“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钓于濮(pú)⽔,楚王使⼤夫⼆⼈往先焉,⽈:“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持竿不顾,⽈:“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笥(sì)⽽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贵乎?宁其⽣⽽曳尾于涂中乎?”
⼆⼤夫⽈:“宁⽣⽽曳尾涂(tú)中。”
庄⼦⽈:“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
庄⼦在濮⽔钓鱼,楚王派两位⼤夫前往表达⼼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说:“希望能⽤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锦缎将它包好放在⽵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骸⽽显⽰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拖着尾巴爬⾏呢?”
两位⼤夫说:“宁愿活在烂泥⾥拖着尾巴爬⾏。”
庄⼦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样)在烂泥⾥拖着尾巴(活着)。”
此⽂刻画了庄⼦向往⾃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命,珍爱⾃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四、鸱与鹓雏
原⽂:
惠⼦相(xiàng)梁,庄⼦往见之。或谓惠⼦⽈:“庄⼦来,欲代⼦相。”于是惠⼦恐,搜于国中,三⽇三夜。
庄⼦往见之,⽈:“南⽅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飞于北海,⾮梧桐不⽌,⾮练实不⾷,⾮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鹓雏过之,仰⽽视之⽈:“‘吓(hè)!’今⼦欲以⼦之梁国⽽‘吓’我邪?”
选⾃《庄⼦.秋⽔》
译⽂:
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告诉惠施说:“庄⼦到魏国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常害怕,想阻⽌庄⼦,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哪料庄⼦从容⽽来拜见他道:“南⽅有只鸟,他的名字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起。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的果实不吃,不是⽢美如美酒的泉⽔不喝。(在这种情况下,)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只腐烂的⽼⿏,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抬起头来吓得叫道:‘吓!’现在您也想⽤您的魏国来吓我吗?”
庄⼦以鹓雏⾃⽐,说⾃⼰有⾼远的⼼志,并⾮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之⼼度之。
⽂中庄⼦不直⾔表露⾃⼰的想法,⽽借讲鹓雏鸟的故事,⾟辣地讥讽了醉⼼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清⾼⾃守,视爵禄如“腐⿏”的态度。
五、⽆⽤之⽤
庄⼦与弟⼦⾛到⼀座⼭脚下,看见⼀株⼤树,枝繁叶茂,耸⽴在⼤溪旁。
庄⼦问伐⽊者,这么⾼⼤的树⽊,怎么没⼈砍伐。
伐⽊者似对此树不屑⼀顾,道:“这何⾜为奇?此树是⼀种不中⽤的⽊材。⽤来作⾈船,则沉于⽔;⽤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来作门窗,则脂液不⼲;⽤来作柱⼦,则易受⾍蚀,此乃不成材之⽊。不材之⽊也,⽆所可⽤,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对弟⼦说:“此树因不材⽽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之⽤,⽆为⽽于⼰有为?”弟⼦恍然⼤悟,点头不已。庄⼦⼜说:“树⽆⽤,不求有为⽽免遭⽄斧;⽩额之⽜,亢曼之猪,痔疮之⼈,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残废之⼈,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可免祸;⼈不成才,亦可保⾝也。”庄⼦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寇也;膏⽕,⾃煎也。桂可⾷,故伐之;漆可⽤,故割之。⼈皆知有⽤之⽤,却不知⽆⽤之⽤也。”
六、鹏程万⾥
《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上者九万⾥,绝云⽓,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彼且奚适也!”
译⽂:
远古的时候,有⼀种鸟,名字叫作鹏。⼤鹏鸟的背像泰⼭那样⾼,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的云彩。有⼀次,⼤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上⽤翅膀击⽔⽽⾏,扇⼀下就是三千⾥。它向⾼空飞去,卷起⼀股暴风,⼀下⼦就飞出九万⾥。它飞出去⼀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云层却在它的下边。⽣活在洼地⾥的⼩安鸟雀,看见⼤鹏鸟飞得这么⾼,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丈⾼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去呢?”
哲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佛印七、鲁王养鸟
原⽂:独孤天下歌曲
昔者海鸟⽌于鲁郊,鲁侯御⽽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脔,不敢饮⼀杯,三⽇⽽死。
此以⼰养养鸟也,⾮以鸟养养鸟也。《庄⼦·⾄乐》
译⽂:
古时候,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郊外,鲁侯喜欢它,将它迎进庙堂,给它饮酒、给它听⾳乐、杀猪宰⽺给它⾷⽤。
鸟⼉看着眼前眼花缭乱的⼀切,内⼼悲惧忧愁,⼀块⾁也不敢吃,⼀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
鲁侯哪⾥是在养鸟,他是在享乐,⽤⾃⼰个⼈主观觉得好的⽅式养鸟。
哲理:不要求⼤家都和⾃⼰⼀样,各适其宜,站在对⽅的⾓度考虑问题。
医保怎么使用⼋、望洋兴叹
原⽂:
原⽂:
秋⽔时⾄,百川灌河,泾流之⼤,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望洋向若⽽叹⽈:“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若’者,我之谓也。”《庄⼦·秋⽔》
译⽂:
秋季汛期来临,千百条河川汇⼊黄河,洪⽔之⼤,淹没沙洲,隔河相望,分辨不出对岸是⽜是马。
河神沾沾⾃喜,得意地以为全世界的⽔都汇集到⾃⼰⾝上来了。
他顺流东⾏,直⾄北海,河神向东远眺,只见⽔天⼀⾊,根本望不到边。
河神这才改变它⾃⼤的⾯⽬说道:“俗话说——懂得了⼀点道理,就以为⼤家的学问都不如⾃⼰,我就是这样的⼈了。”
哲理:⼭外有⼭,天外有天,⼈外有⼈,强中更有强中⼿!
九、随珠弹雀
原⽂:
今且有⼈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者重,⽽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常珍贵的宝珠。)庄⼦《庄⼦·让王》
译⽂:
有⼀个喜打鸟的⼈,却⽤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空中的⼀只⿇雀。⼈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哲理: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丢掉⼗分宝贵的东西,这是⼀种⼗分愚蠢的⾏为。⼗、邯郸学步
原⽂:
寿陵余⼦之学⾏于邯郸,未得国能,⼜失其故⾏矣,直匍匐⽽归⽿。《庄⼦·秋⽔》
赵国都城邯郸的⼈,擅长⾏⾛,不仅步⼦轻快,⽽且姿态也⾮常优美。
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路的样⼦,⽽且把⾃⼰原来⾛路的步⼦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寓意:全盘否定⾃⼰的传统,⽣搬硬套别⼈的经验。不仅学不到别⼈的优点,反⽽会丢掉⾃⼰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