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弗、辩”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完成预习单。
2.根据课后练习题读课文,尝试自己解答。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一)归类,交流难写字的书写要领。
点拨指导:俱:右半部分里面三根横。“辩”字是左中右结构,要注意中间是“讠”,要写得小而窄,三部分写紧凑,左边“辛”第七笔竖要变成撇。
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折折钩写扁,第四笔是竖撇,第五笔竖要比第四笔撇长。
(二)示范书写,生练写生字(看描写对照再写)。
(三)师巡视指导写字。
此环节达成课时目标1
二、揭题导入
(一)谈话释题导入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其中的“棋”指的不是象棋,而是黑白世界的围棋。围棋更是智慧的延伸,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有谁知道围棋在
古代称作什么?”师范写“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围棋有关的文言文《学弈》。
齐读课题,理解“学弈”。
(二)读好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诲、缴、惟弈秋之为听、为是其智弗若与。
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划好停顿。
重点指导: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
3.出示停顿,同桌互读,教师相机引导读好文章的停顿和节奏,读好语气词。提示:(1)可以用重读的方法读出陈述、判断语气,如:
弗若之矣。非然也。
(2)可以用提高声调或重读的方法读出反问语气,如
为是/其智弗若与?
此环节达成课时目标2
三、疏通文意,了解观点,明确依据,体悟道理。
(一)学习《学奕》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课文内容。
(1)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小组合作疏通大意。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同学交流展示。
(3)聚焦难理解的词句,进行难点突破。
预设1:使弈秋诲二人弈(使:让诲:教)
预设2: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里的“之”指的是什么?能不能在文中到答案?
结合上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推测出“之”在此指代上句中的“鸿鹄”。
说说文中其他“之”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
虽/与之俱学(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通国之/善弈也(的)
弗若之矣(指前一个人,专心致志者)
惟/弈秋之为听(助词)
小结:“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的内容,用“之”字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简洁。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能猜测出语句中“之”的意思。
(4)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课文大意,检查讲述是否清楚,完整。
2.了解观点,明确依据,体悟道理。
(1)聚焦异同,对比态度。
弈秋可以说是当时的全国冠军了,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诲二人奕”,二人“俱学”,两人学的结果一样吗?(“弗若之矣”)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自读课文:出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画出来。
(2)你觉得孟子写这个小故事是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呢?用了怎样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的?(一正一反)
小结:孟子用这个具体事例,通过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表达了他的观点,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其实,学奕就是学做人。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的,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
此环节达成课时目标3
四、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奕》学习方法总结:读好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观点,明确依据,体悟道理。
(一)反复朗读,读好课文
1.指名读,学生读不准的字音联系注释和上下文,在理解字义
的基础上确定读音。
注意:“此不为远着小而近者大乎?”中“为”和“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读“wèi”,“知”同“智”,读“zhì”。
2.师范读,生练读,注意把握节奏和停顿。
重点指导: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3.指导语气词“也、乎”的朗读,要读出恰当的语气。
重点指导:
“而日中时远也”中的“也”,重读,读出陈述语气。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乎”,提高声调或重读,读
出反问语气。
4.师生分角朗读全文,读好课文。
此环节达成课时目标2
(二)疏通文意,了解观点,明确依据,体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段,课文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内容?“辩”是什么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2-5自然段,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1)画出:辩斗的内容。理解意思。
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车盖”“盘盂”。
用动画演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科学原理。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争论的问题: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
人物观点事理依据
一儿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近者大,远者小日初出大如
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
一儿
(3)同桌之间相互讲讲课文大意,检查讲述是否清楚完整。
此环节达成课时目标3、4
3.怎么才是辩斗呢?同桌辩斗,师生辩斗(通过加快语速、增加词语非也、非然也等不断辩斗)。
4.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5.你从两个小孩的争论中发现了什么?(他们爱观察,爱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论不一样。)孔子被两个小孩的问题难倒了,坦白地告诉了他们自己不能判断。孔子能这样做说明了什么?(他诚实,实事求是)
6.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持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
此环节巩固课时目标2和4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篇课文。此环节达成课时目标2
2.运用所学方法读主题从书中的《纪昌学射》和《日近长安远》:(1)看看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从文中出纪昌掌握射箭技巧的依据;
(2)读《日近长安远》完成表格
问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观点
依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