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文言文。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学段进行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实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重视文化传承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要注重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人的精神成长。
(二)关注汉语言文字特点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要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优势和魅力,文言文教学就成为了最佳载体之一。
(三)恪守学段教学边界
新课标在小学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成为了小学高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课堂的问题设置中,也要准确把握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的特点,力戒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作了准确定位,具体到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求:学习文言文,借助注释和
资料疏通文意,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二、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则文言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从“辩日”的角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这个故事也可以理解为: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也很令人敬佩。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信心,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了解基本内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学生对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杨氏之子》《学弈》等文言文的学习,了解了文言文的一些基础知
识和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诵读中注意语调、韵律、节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3.了解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小礼物,拆完礼物,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晋明帝司马绍认为太阳和长安哪个地方更远?他的理由是什么?(播放关于“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典故的视频,学生自由发言。)
2.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两位小朋友,他们也有一个关于太阳的疑问。(板书课题)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八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设计意图:用“拆礼物”的方式把短小的历史故事呈现出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
故事的距离。
二、读通文本,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词,读通课文;语速要慢,适当停顿;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师生交流,相机指导“为”“知”的读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老师范读,自主划分节奏。)
3.指生读,师评价。
4.学生练读,齐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后的课文)
5.去掉划分节奏读。
6.去掉标点读。
7.变为古籍书从右往左竖读。
8.变为古籍书繁体字从右往左竖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读懂文本,强化语言积累
1.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相机指导文言文疏通文意的方法:借助现代汉语的字义
推测、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
设计意图:一遍遍不同形式的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2.厘清观点
(1)四人小组合作填表,共同汇报。要求四人必须用四种不同的方式(用原文填写、用现代文填写、用一个字或词语填写、口头叙述)填写下表: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再利用表格厘清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一目了然。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3.重现“辩斗”
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辩斗。你们如何理解
辩斗?
(争辩、辩论、针锋相对)
(1)师生“辩斗”
(2)全班分组,生生“辩斗”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辩”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师生辩论,生生辩论,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内化语言。
(四)读透文本,培养理性思维
1.两小儿为何会围绕太阳进行辩论?
(1)他们都很聪明自信,都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思考问题,所以意见不同就会辩论。
(2)他们都很善于观察,发现了太阳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热,有时不热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状况,所以会争论。
小结:太阳升起落下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平时观察太阳时,有过与两小儿相同的思考或发现吗?有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规律像两小儿一样与小伙伴分享吗?能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还能从现象中发现规律,这就叫“勇于探究”!这是一门了不起的本领。
2.对比一下,两小儿在阐明各自观点时,看问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1)小儿甲是从视觉角度思考,发现日出时太阳大“如车盖”,正午变小“如盘盂”,说明日出时距离人近,日中距离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