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瞧,这是祥太的妈妈。她是只大浣熊,因为她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拿去洗,有一次差点连祥太也拿去洗了。这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只大狮子。他爱吃肉,不爱吃青菜……
你们听完祥太的介绍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哇,祥太的一家太有意思啦!
生2:我觉得祥太的一家给人感觉很温馨。
师:孩子们,祥太在介绍家人时,又是怎么介绍的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片段。
(出示绘本文字)
她是只猫头鹰,总是打着盹,半睡半醒。虽然她平常只会说“啊”“嗯”,只要和她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很温暖、很祥和。她没有牙齿的嘴巴,笑起来呵、呵、呵的。
师:这是祥太对曾祖母的介绍。大家来说说看祥太是怎么介绍的?
生:祥太先介绍了曾祖母像猫头鹰,然后介绍曾祖母哪里像猫头鹰,最后还说了自己和曾祖母在一起的感受。
师:是啊,看来在介绍他人时还需要写写和他在一起的感觉。(板书:感觉怎么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了绘本,给学生提供了范文。同时,注重对绘本文字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在分析绘本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成为学生的习作提纲。这也是问题策略在本次习作中的运用。】
四、提纲引路,完善写作
(一)根据提纲,修改片段
师:孩子们,请看黑板。
(像什么?哪里像?感觉怎么样?)
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写作的提纲。根据这个提纲,请大家再修改一下刚才写的片段。(学生修改片段)师:孩子们,写完之后将你的写作读给同桌听。同桌要对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进行评价。大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一次进行修改。
(二)分享展示,评价片段
师:大家都修改好了吗?想分享自己的片段请举手。
(学生举手,并读自己的习作。他写的是前桌同学。读完后,教师请前桌进行评价)
生:这确实写的就是我。听完他笔下的“我”,我非常感动。
师:真情流露啊!孩子们,我们写作文就是要这样互相分享、互相修改,这样才能共同进步。这样习作多开心啊!请大家回家之后,按照我们今天的要求,写一写你的家人。写完之后,也让家人评一评写得像不像。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教材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写、读、评、改,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课后作业则让学生与家人进行互动,增进了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蝙蝠和雷达(责编韦雄)
[摘要]提问不仅是学生阅读思考的体现,更是一种阅读策略。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教材以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掌握从课文内容提问、结合写作方式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提问策略;发散思维;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19-0013-02
《蝙蝠与雷达》为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要求最为切合。教材采用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问题,让学生在“示范—模仿”中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角度即思路。角度的多样,就是思维的发散,体现提问策略在具体实践中的灵动性。这将给学生的阅读打开新的视野,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有效。那多角度提问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呢?笔者以《蝙蝠与雷达》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教学时,采用破题三段式导入。
首先,教师板书题目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①“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②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③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其次,板书题目中的“雷达”,出示雷达图片,提出问题:“这又是什么?”教师追问:“谁对雷达有所何了解?
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
——以《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为例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中学(830000)刘倩倩
名师工作坊·四上二单元
你是从哪里理解的?”
这里的问题看似是教师在问,实则是为学生的提问做了示范。提问的角度从课内到课外,不仅检测了学生自学思考、查阅资料等预习情况,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
最后,板书题目中的“和”字,将题目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并提出问题:“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问什么?”这一问,直指课文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提问。
开始学习课文,教师引导说:“‘学贵有疑。’有‘一位同学’和你们一样,看了题目后提出了问题。不仅如此,他在读课文时还提出了其他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他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像他一样,在读文时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吗?”
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学生是最熟悉,也是最擅长的一种提问角度。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就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二、根据写作方式提问
根据课文的写作方式来提问,是针对篇章结构、整体布局、文章立意等来提出问题,是相对宏观的问题,属于创造性问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此类问题不容易提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提问。
(一)引发思考,示范——模仿
在学生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问之后,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能从哪些角度来提问呢?”课文以旁批和总批的形式为学生做了提问的示范。因此,在学生思考之后,可以以课文中的问题进行示范:“大家看,‘一位同学’这样提出问题:‘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呢?’他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提问呢?”
(二)明确角度,观察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他是从文章的写法来提问的。出示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请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三次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我发现第一次试验用了一个自然段,后两次实验用了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生2:我想问为什么第一次实验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后两次略写呢?
(三)继续提问,强化训练
教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并引导:“站在写法的角度上,你又有什么发现?提出你的问题。”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生1:我发现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用问题来结尾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2:我发现作者已经说了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为什么后半句还要补充“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趁热打铁,问道:“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们还能从写法的角度上提出什么问题?”
这一环节通过示范、观察、模仿和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从课文的写法角度来进行提问的方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
三、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雷达原来是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的特征发明出来的,文中的“那位同学”也在最后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你能像他一样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问题吗?
生1:超声波除了用在雷达上,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呢?
生2:我知道直升机是人们模仿蜻蜓发明的,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发明吗?
(课件出示青蛙、甲虫、蝴蝶等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这些小动物又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发明有关呢?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是受动物启发发明的呢?
师:你们越来越会提问了!从动物身上发现功能特点,并受到启发,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这也是一门科学,叫作仿生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提问后,教师拓展了仿生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提问。这样,让学生明白,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是阅读文本的一大法宝。
(责编韦雄)
名师工作坊·四上二单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