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程志平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理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间的关系。
2、 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学会表达。
学习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理解蝙蝠夜行探路的本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 整体导入
在“大自然的启示”这组课文中,我们从《自然之道》明白了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明白了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昨
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蝙蝠和雷达》,知道了蝙蝠是一种        ,雷达是一种        ,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什么?
出示: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            ,揭开了      ,发明了            ,解决了                       
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看科学家都做了哪些试验,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板题)
二、 品读,深层感悟
1、自学3-6接,谈谈自己的发现,合作完成下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 小组交流填表内容。
3、 为了检验你是否把科学家的试验弄明白了,我们来当一次小解说员。
  内容:为了证明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        ),科学家把蝙蝠(        ),放进了一个(        )的屋子。只要(        ),就说明(        ),但是,(          ),所以说明(            )。
4、 那请你也为蝙蝠解说吧:
  内容:我是一只(      )的蝙蝠,我的本领可强了,我能(          )。科学家为了弄清我的秘籍,可让我吃了不少苦,他们先(        ),发现(        );于是又(          ,结果(      )。我之所以能在夜空来去自如,是因为(          )。
5、 对比句子: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来探路的。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运用,使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解密,降低了难度,检验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增加了趣味性。
三、 赏读,领会原理
1、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是怎样一个过程呢?
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强调:“反复” “终于”
蝙蝠和雷达2、蝙蝠到底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自读第7节,出原理。板书原理。
3、雷达是怎样工作的?读、,指名道黑板上补充板书。
4、点明课文的前后照应。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5、引出仿生学并出示资料。
【设计意图】我们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练习,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朗读、比较、分析等感悟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1、雷达是仿照蝙蝠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
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动物的形体和特性猜一猜科学家从这些动物身上发明了什么。
2、引导读资料袋。
3、作业:课下搜集一些仿生学有关的知识,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以及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超声波             
蝙蝠                             
            反射             
                天线    超声波           
雷达                             
      荧光屏      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