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卫风)》《无衣(秦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和古诗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中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4、以四首诗为载体,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民生活形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关于《诗经》参看课本“相关链接”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4.“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二、教学《氓》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字读音。
氓méng蚩chī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n筮shì
咎jiù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
wǎng靡mǐ夙sù
咥xì隰xí泮pàn
3、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内容,注意一些常用字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如:
言:
言.既遂矣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句中语气词,无实义。
通假字:
于通“吁”,于嗟,叹息。
泮通“畔”,边际。
说通“脱”,摆脱。
4、注意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如:
以我贿.迁古义:财物,本文特指女子的嫁妆;今义:用财物买通
他人。
三岁
..为妇古义:多年;今义:三年。
5、梳理思路
随风而去
明确:《氓》全文共六章,是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的。
板书:恋爱(一、二章)
婚变(三、四、五章)
决绝(六章)
提问: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