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的角度赏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作者:吴龙伟
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9
        内容摘要:李白《峨眉山月歌》全诗以峨眉山月为主线引出了作者浓浓的依恋之情。这种依恋之情有对家乡的思念;有对亲友的想念;当然,经我们仔细地品析也不难看出作者对月亮(尤其是故乡之月)的爱恋,也让我们领略了作者独特的恋月情结。
        关键词:《峨眉山月歌》感性
       
        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似乎都有着一种独爱月亮的情结。《诗经月亮诗歌·陈风·月出》以月出皎兮的诗句来衬托佼人的娇美;诗佛王维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为我们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纯美诗境……月亮情结可以说是一种民族心理,在唐王朝的国度里,最善于表现这种民族心理的当属诗仙李白。人们常说太白十诗九言月,可见,在李白众多的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月亮或有月亮意象出现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
        细析《峨眉山月歌》一诗,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诗人独特的月亮情结。诗的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共七字,字位于正中,前后分别有三个字加以修饰、补充。前三字峨眉山,点明了地点,即映入作者看到的不是别处的月亮,而是峨眉山上的月亮。后三字半轮秋,我们应重点抓住半轮一词。半轮,即半月形,这里是补充说明月亮的形态。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发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往往被视为人间聚散离合的标志。苏轼曾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将人的悲欢离合寄托在了月的阴晴圆缺。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月的形态是半轮,这残月为我们营造出一缕缕离的氛围,给读者流露出作者悲的感受。作者从小抱有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宏大抱负,此时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于是写下了这首离蜀远游的启程绝唱之歌。作者告别故乡,辞别亲友,独自一人在外,度着孤独、漫长的羁旅岁月。因此,作者内心充满了离愁别绪,这种离愁别绪在作者心中不断地涌动,进而产生了的情绪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