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X档案与⾃⼰的时代狭路相逢——茨威格
《名⼈X档案》
风华流转续春秋,半品书⾹半忆⼈
⼀个⼈最⼤的幸福莫过于在⼈⽣的中途,富有创造⼒的壮年,发现⾃⼰此⽣的使命。
——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11.28-1942.2.22)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说家、传记作家、诗⼈、剧作家,擅长写⼩说、⼈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和翻译作品。代表作《⼀个陌⽣⼥⼈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类星闪耀时》、《昨⽇的世界》等。
茨威格在德语⽂学中举⾜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他在世界上⼴受欢迎,是翻译语种最多的现代德语作家,更因为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性的关怀、回旋着深⼊⾻髓的⼼灵旋律。
茨威格出⽣在维也纳⼀个富裕家庭,这让他可以全⼼投⼊写作,同时过着欧洲上层社会的优雅⽣活,在他的书房⾥,摆放着贝多芬⽤过的书桌,收藏着歌德的⼿稿。
茨威格17岁就在杂志上发表诗歌,20岁出了第⼀本诗集,23岁获得了博⼠学位。毕业后,茨威格在《新⾃由报》当了⼀段时间编辑,创作上更加专注于⼩说。
命运在那个时期对茨威格⼗分垂青,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很快赢得了名声。在那个⾮影像时代,茨威格的作品不但畅销,其本⼈也罕见地成为了“偶像作家”,经常会在公共场合被读者认出来。如果放在今天,茨威格⼀定会是那种经常出现在朋友圈⾥的热门⼈物。
有钱、有才、有名,茨威格完美诠释了“⾼富帅”的含义。年少有为,风光⽆限,他在欧洲四处游历,从⼀个豪华饭店赶赴另⼀个豪华饭店,社交、演讲、签名、接见粉丝。那是⼤战之前的欧洲,正如他在《昨⽇的世界》所说,“⼀个太平的黄⾦时代”,就连酒店门童都谈论⽂学⾳乐,举⽌风度翩翩。
第⼀次世界⼤战爆发,撕毁了⼀切。他风和⽇丽的前半⽣就此翻篇。
茨威格厌恶战争,在第⼀次世界⼤战征兵的时候,他很庆幸⾃⼰体检没有通过,因为他曾想当⼀个 “拒服兵役者”。不愿意参加军队,发誓“永远不写⼀句赞美战争的话”的茨威格成为⼀名军事档案馆的⽂件管理⼈员。
“我长期过着⼀种世界性的⽣活,要我⼀夜之间突然憎恨另⼀个世界,这是做不到的,因为那个世界就像我⾃⼰的世界⼀样,也是我的祖国。”
—
—斯蒂芬·茨威格
⼀战结束后,茨威格搬到了萨尔茨堡,在那⾥结了婚并长期定居。那个时候的茨威格⾝上,有⼀种显⽽易见的轻松和⾃在。
当然,对茨威格来说,对他来说最轻松、最愿意投⼊的,⾃然就是写作的时候,或者是与书籍、与出版社、与艺术界的朋友交往的时候。这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和好友、法国作家、诗⼈
保尔·⽡莱⾥(Paul Valéry)在⼀起陌生女人的来信
1928年,茨威格到俄国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短⽂曾⼊选课本教材,平淡却⼜饱含感情的⽂字触动⼈们的⼼灵。
▲向上滑动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张厚仁译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顺着⼀条⽺肠⼩路信步⾛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个长⽅形的⼟堆⽽已。⽆⼈守护,⽆⼈管理,只有⼏株⼤树荫庇。他的外孙⼥跟我讲,这些⾼⼤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是托尔斯泰亲⼿栽种的。
⼩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个古⽼传说,提到亲⼿种树的地⽅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株树苗,这个⼉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突然中获到了⼀个新的、更美好的启⽰。他当即表⽰愿意将来埋⾻于那些亲⼿栽种的树⽊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印象最深刻的、最感⼈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个⼩⼩长⽅形⼟丘,上⾯开满鲜花,没有⼗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谁都感到受⾃⼰的声名所累的伟⼈,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知的⼠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们的敬意;⽽通常,⼈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墓地的宁静。
这⾥,逼⼈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声说话。风⼉在俯临这座⽆名者之墓的树⽊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雪温柔地覆盖这⽚幽暗的⼟地。⽆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你都想象不到,这个⼩⼩的、隆起的长⽅形包容着当代最伟⼤的⼈物当中的⼀个。
然⽽,恰恰是不留姓名,⽐所有挖空⼼思置办的⼤理⽯和奢华装饰更扣⼈⼼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中间没有⼀个有勇⽓,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丘上摘下⼀朵花留作纪念。
⼈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的了。⽼残军⼈退休院⼤理⽯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莎⼠⽐亚的⽯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低吟,甚⾄全⽆⼈语声,庄严肃穆,感⼈⾄深的⽆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个⼈内⼼深藏着的感情。
1928年与⾼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著名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平》(卡萨诺⽡、斯汤达、托尔斯泰) ,开启了他传记写作的成就之路;出版了由12篇⼈物故事组成的集⼦《⼈类星闪耀时》成为当时学校在读的作品,很快就突破⼆⼗五万册的销量……
法西斯纳粹上台后,根据茨威格的⼩说改编的电影《⽕烧⽕燎的秘密》在柏林被禁演,他的其它书籍也被禁、被焚。⼤批具有犹太⾎统的知识分⼦受到迫害,作为犹太⼈的茨威格,⾃然也没能幸免。
1934年,他被抄家,不得不开始流亡于世界各地。他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地居住,最后在巴西定居下来,开始撰写⾃传《昨⽇的世界》。
1942年茨威格完成了《昨⽇的世界》。他以莎⼠⽐亚《⾟⽩林》中的句⼦作为这部回忆录的题记:“让我们泰然若素,与⾃⼰的时代狭路相逢。”
茨威格⼀直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他⽤⼿中的笔尽情地讴歌⼈类美好的家园,他对战争中饱受苦难的各国民众的同情,⼀直是他创作的⽀点。然⽽,两次世界⼤战却给他造成了巨⼤的精神创伤。
1942年2⽉15⽇,在⽇军的攻势下,新加坡陷落。这⼀消息传到旅居巴西的茨威格先⽣那⾥,引发了他极度的精神失落,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根稻草”。1942年2⽉22⽇,茨威格与夫⼈服毒⾃杀。
1
《⼀个陌⽣⼥⼈的来信》
索书号:
I521.45/454.27/3
出版社:
⼈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个陌⽣⼥⼈的来信》是奥地利⼩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有名的中篇⼩说之⼀。讲述的是⼀个陌⽣的⼥⼈,在她⽣命的后时刻,饱蘸着⼀⽣的痴情,写了⼀封凄婉动⼈的长信,向⼀位有名的作家袒露了⾃⼰绝望的爱慕之情。⼩说以⼀名⼥⼦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个陌⽣⼥⼈的来信》,曾经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徐静蕾导演。
2
《⼈类星闪耀时》
索书号:
K811/454/13
出版社:
上海译⽂出版社
内容简介:在⼈类星闪耀时中,茨威格选取了历史长河中容易被⼈忽略却⼜意义深远的14个“星光时刻”,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物和事件,他挖掘出⾜够的细节,巧妙的展现了⼈类命运的因缘际会,茨威格借历史之⼿,为平凡⼈的激情奉上赞歌,向伟⼤⼈物抗争命运时的坚强信念致敬,并给黯然陨落的失败者以应有的尊严,因为在⼈类历史的夜幕上,他们才是恒久闪耀的星。
3
《昨⽇的世界:⼀个欧洲⼈的回忆》
索书号:
K835.215.6/454/6
出版社:
上海译⽂出版社
上海译⽂出版社
内容简介:茨威格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字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物,他亲⾝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欧洲从⼀战前夜到⼆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化名⼈鲜为⼈知的⽣活轶事,可读性很强。
在茨威格先⽣逝世的纪念⽇,
怀念斯⼈,
以阅读的⽅式缅怀……
1
END
1
:凤凰⽹读书
北青⽹-北京青年会
浙江⽂艺出版社
百度百科、知乎
海报|荀梦彤
⽂字|陈佳悦何薇
审核|西西
杭电图书馆,让阅读成为⼀种习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