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浅析绍兴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
摘要:美术教育已然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经典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即审美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美育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即强调美术技能又升华人的品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育 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
1.美术教育学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和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与技能,较好地适应民族教育改革发展,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美术教育学的课程中,走访了五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都有涉及,让我明确认识到不同的学校有其相应的教学风格与校本课程,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应注重实践而非单纯理论,同时指明我今后在教育教学中“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陶行知先生的话是对当今教育的引领,教师的学习侧重于实践,无外乎学生?“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实施美育是尤为重要的。
2.张坚秋老师及在绍兴一中实习的研三学与我们进行的谈论,了解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程属于必修课,课堂不能局限于各个环节,过于表面、流程化,教学结构是容易解决的,难的是老师如何讲、学生怎么学。当今的美术教学更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画以及非遗等),那么对于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是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文化底蕴是需要考量的,教招层面上讲这些只是基本,自身专业、获奖情况、个人简历、论文成果等都是学校、家长、学生认可你的物质需要。美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技能,而且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感受,教师的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收获的越多、对美术课程的热爱越大。绍兴一中作为绍兴的重点高中,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较高,对于美术作品的探究兴趣浓厚,课堂上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如若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直打个措手不及,有能力的教师定能侃侃而谈,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3.走访绍兴少儿艺校,与一般小学不同的是少儿艺校是一所注重于艺术专业知识的学校,美术课程的难度不亚于初高中,然而如何将难度高的课程教授给只有小学程度的学生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任务,要在学生能理解与接受的情况下教学,必须做好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课前准备。3.1这一天我们听了大四学妹的一堂《中国传世名作》美术课,课程以卡通
人物图片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题材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鉴赏课又结合了创作,让学生用铅笔体会国画的魅力之处,最后进行画作点评。听完这堂课的第一感受是美术课可真难上,刘磊老师对于这堂课进行了分析及点评,指出之后应该如何改进,课程中存在着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然而试问今天是我来上这节课,又能上成什么样子呢?答案不言而喻。没有经过磨课、见习、实习的我怎么上的好一节课,这又回到了我认为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中才能得到成长。3.1 美术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教师,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掌握三笔字、简笔画、说课、教案设计,真正接触课堂后才会发现理论与实际并不相符,这就是落地差距。对于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一味的教或一味的学太过极端,没有让学生发挥主动创造性,学妹的课缺乏互动、没有做到以生为本,主要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对于多谋体、教材等不够熟悉导致课堂上效果平平。
4.见习树人小学南苑校区,树人小学有一门校本课程——金拓课,此课将金石拓印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于古文化的兴趣。金石流韵,墨拓千秋。拓片、题跋本是收藏家的必备功课,如今把它教授给学生、共同感受古物的形象与文字的膨
胀,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非遗文化、品味中国传统艺术。金拓课要让学生真正入门就需要一次全方位的体验,拿起汉画石亦或是汉画砖观察上面的纹样,赞叹古人的审美与工艺技术,结合青铜或浮雕等课程的理论鉴赏知识对此课进行深华,完成一件拓片包含了众多工序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拿起毛笔题写落款和盖印。金拓课是树人小学钻研较为深厚的校本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学,讲求理论与实践、美术教育与非遗相结合,金石可关联书画印文化等美术领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作为美术老师本身也应积极的开发课程,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无限潜力,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活动。5.观摩参观元培中学本部,与吴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初中学生的学情以及美术课程安排,元培中学三位美术老师各有其擅长的领域(国画山水、油画、摄影),这就意味着在学习不同技能的同时要对某一领域进行挖掘,有一技之长。初中学生相对于小学压力较大,面临中考的学生对与考试无关的课程参与度较高、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度很大。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更喜欢有趣自主的课堂形式,教师要以生为本,加强审美教育的开展、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吴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对于教招考试应该做哪些准备,技能考核上会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海报设计,注重创意性、颜规范保守,不能过于跳脱;其二是自选项目,选择自己的强项,加入个性化设计,凸显效果。两者都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带有个
性化的创造力,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这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初中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创新力、艺术修养以及美术鉴赏能力,良好的艺术素养在健全人格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招最重要的环节必定是面试,现场说课或是课堂模拟(无生试讲),与教资面试有着明显不同,教资面试更注重流程与结构,有一套模版可套用;教招更需要每个环节的互动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不能假大空。时间上的掌控、每一个节点的规定动作一定要完成,导入环节做得好是吸引人的关键,考试时不能一直站在讲台上,要将考官看成学生,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进行互动提问点评。板书板绘是十分重要的,重点的题目、要点罗列清晰规范,简笔画直观生动注意画幅大小,确保后排学生也能看清。面试最重要的是要能豁得出去,仪容仪态要得体。教招之所以难度大也是因为要选择一位合适的老师,有些人理论知识很丰富但缺乏实践能力是万不可行的,当前美术教育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意味着教师教育更加专业化。
6.前往建功中学观摩并见习,建功中学的老师提出针对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师范专业的授课要注重教学设计(备教材),理论转化为实践是很重要的磨练过程,每一次的课后反思都能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大学与初高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与同学、老师多交流沟通,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综合
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谋体损坏、学生可能不配合等问题,只有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在听了大四学妹的一堂美术课后,发现要上好一堂课远不止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自己在实习见习中挖掘出来的细节,一点点敲打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从课前准备开始,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班级的学生情况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做ppt课件的时候,开头就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于这节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可与其他学科融合也可带入当地文化特,更深层次的涉及美术技法,形成不只是单一的一堂美术课,更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学习。
6.1美术教育不单是强调美术专业和技能教育,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当代审美教育要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陶冶情操,美术涉及美与文化、美与生活、美与学科、美与情感等的多重层面的联系。美术作品呈现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绘画由传统的国画写意、工笔等慢慢引进西方绘画原理—素描、油画等,丰富了美术创作技法,无论是国画还是西画,品味起来都带有画家个人情感,不单是强调技法而已。这也是在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所提倡的核心素养,美育并不是灌输式教育,这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创造性,不符合当今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积极转变
教学观念,将重点转移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任何审美体验都是有着浓厚的个人彩的,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根据学习的审美理念以及对于生活的发现在审美感知基础上形成的特有的情感彩去对审美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心理学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运动记忆与情感记忆四种。而情感记忆就是一种以情绪、情感为对象,通过人的情感体验而实现的识记、保持及复呈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情感的陶冶下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感受,这就是为什么要加深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彩。
7.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美术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美术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对于美术教师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树立真正意义上的体现美学人文素养的精神。课程内容多一些自由和无拘无束,但绝非是无逻辑的,其逻辑就在于美术教育与审美理念之间,用实践研究方法梳理美育、审美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老师讲授的艺术美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自然美是两种不同的形成方式,只有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意识,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设计教学,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人文教育不是一蹴而就
的,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寻真理、不断磨合,要做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丰富学生,把真正的审美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从而到达人文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凌霞.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J].考试周刊.2011(05)
[2] 庞小立.美术课中的多媒体教学[J].考试周刊.2009(12)
[3] 李瑞菊.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2011(13)
[4]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徐静怡(1998.5—),女,汉族,浙江省海宁人,浙江省绍兴市绍兴文理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2021级 研究生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生活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