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游泳》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诗歌鉴赏课文,是诗人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激情,立志扭转乾坤,体现雄心壮志的一首好诗。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2、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过程:
1,时代背景:这首词作于1956乌鸡汤下奶吗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鸭脚
  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提问: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主要靠诗人的联想。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这就从上阕顺理成章地转入下阕,畅想建设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本词思路顺畅,境界开阔。
3.边读边讲,师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提问:课文注释告诉我们,这两句的意思是,刚到过长沙,又来到武昌。如果素朴地照实
写来,便索然无味。本词的表述,却效果很好,其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1)用了两首民间歌谣,以两个带地方特的事物来指代长沙和武汉,并点明游泳的地点,这就显得意趣盎然。长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的井水。白沙井水,名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在这里指代长沙市。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今鄂城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从建邺(今南京)迁都武昌,当时有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词中这两句便是从这些歌谣演化出来的。(2)”“两个副词相互呼应,表现出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工程造价是干嘛的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极:尽。楚天:楚地的天空。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
  提问: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提问:这三句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任凭长江上风吹浪打,在水里游泳,不过如清静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一样。今天的游泳使自己体会到一种真正的舒畅。在表达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江面上风急浪高,充满着危险;在清静的庭院里散步,既轻松又安稳。诗人把两者加以比较,认为风急浪高并不可怕,还不如闲庭信步。一个字,抑前扬后,非常巧妙。经过这样比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并抒发他迎战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宽馀:宽余,宽阔舒畅的感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逝:过去、消失。斯:这,指流水。夫:语气助词,相当于字,表疑问中兼有感叹。
  这两句的大意是:孔子在河边上说: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吧!
  提问:这两句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既是对上阕内容的总结,又为转入下阕作了准备。孔子这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自强不息。诗人在这里赋予新的含义,即勉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有了这两句诗的铺垫,就很自然地转入下阕,描写治理长江的宏图。按一般规定,逝者如斯夫前面要有引号。词里可以不用。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提问:这三句构成怎样的画面?它们在词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帆船在江中乘风疾驰,龟蛇二山隔江静立,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即将出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图景。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起宏图三字便是这一思想的形象表述。这三字还领起下面五句,把现实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由学生朗读五句后,再分层读讲。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堑:壕沟。天堑:天然险要之地。这里指长江。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座大桥凌空横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从此变成畅通无阻的大道。
  提问: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6月初,这两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
  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用了一个孕妇产检时间表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西江:指从四川省宜宾到湖北省宜昌一段长江,因自西而下,故称西江。石壁:指规划中的三峡拦河大坝(可出示三峡发电站蓝图)。云雨:这里指雨水。战国时楚人宋玉在《高唐赋》序中记宋玉告诉楚襄王,说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所以有巫山云雨新年快乐ppt之说。巫山山脉是我国暴雨中心之一。这里说巫山云
,就是依据上述传说借指长江上游的。高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里峡谷崖壁陡峭,高出江面常达五百公尺以上,巫峡一带高达一千公尺以上,故称高峡。平湖:指长江三峡大水库。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
  提问:这三句与前面两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前面两句虽然写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长江大桥毕竟已在紧张地进行施工;后面三句纯属想象,至今尚未成为现实。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丽。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应:料想,大概。当:该当,应当。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明确:化用这些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同时,使意境更加瑰丽、宏阔。
  集体朗读一遍。
 4.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本词的主题,最后归纳为: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5.学习、把握本词的构思,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加深对本词的理解,进而认识联想和想象是诗歌不可缺少的特点。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基本特证之一,也是构思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创造出生动的意象,感人的意境。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意境宏伟、壮美,主要得力于联想和想象。 泰版浪漫满屋
  提问:本词巧妙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在何处?
  明确:一开始,诗人写的是实事、实景,接着由实生虚,突然浮想联翩,联想的翅膀飞向古老的时代,想起哲人孔子的名言。星移斗转,大江东去,这一切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诗人以此来教育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分秒必争。诗人的眼光再次回到现实,看到的情景是令人振奋的:长江大桥的建造正在紧张地进行。这时,诗人满怀激情,想象和联想特别活跃,勾画出一桥凌空飞架的壮观场面,并由当前已着手建造的大桥,进而想象出在规划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变化之大。通过联想和想象,把现实与理想,人事与仙境,自然景物与社会画面、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强烈的浪漫彩,既有效地表现了主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