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2.15
【字 号】
【施行日期】2021.12.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
  《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教育体育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15日
 
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众对美好生活向
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承办2025年全运会的历史机遇,以建设体育强市为主线,努力提升中山全民健身的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山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人民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锻炼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众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组织充满活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全市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千人
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9名,全民健身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成与体育强市、健康中山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
全民健身计划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按照《中山市体育公共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加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保障体育设施用地的有效供给。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重点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设施,落实新建居住区、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健身设施。建立健全体育部门参与新建居住区规划、验收机制。结合城市建设和“三旧”改造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充分利用公园、公共绿地、城市荒废地等,建设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的体育公园、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室)等场地设施,增加基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特,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推进登山步道、自行车道和健身绿道、碧道等美丽乡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地区健身设施供给。以粤港澳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重点推进市体育中心改造升级和水上运动中心、小榄国际棒球中心建设,
谋划岐江新城体育中心和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推动每个组团片区建有“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构建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展新格局。
  深化全民健身场地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积极谋划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管理运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继续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潜力,鼓励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双向开放机制,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学校体育活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实施商业健身房星级评估机制,促进健身房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各镇街,市发展改革局、教育体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旅游局、水务局)
  (二)组织更加丰富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持续开展众喜闻乐见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棒垒球、高尔夫球、马拉松等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进一步支持各镇街开展“一镇(街)一品”赛事活动,打造多元化、富有地方特的体育运动项目。根据
不同人、地域、行业等需求特点,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各类项目比赛,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发展运动项目人口。积极推动登山、徒步、户外营地、帆船等时尚休闲体育活动,丰富提升活动内涵品质。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内容平台,积极筹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贯穿全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开拓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建立健全赛事活动应急、监管和服务机制,保障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责任单位:各镇街,市教育体育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旅游局、民族宗教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三)发展更具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建设,推动行业、人体育组织和镇(街)、社区(行政村)体育协会建设,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行业、人和项目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市、镇(街)、社区(行政村)三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构建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推进体育协会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治理、完善组织架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创建服务品牌、普及
健身项目。加大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力度,通过赋予职能、购买服务、培训骨干等完善扶持政策,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评估,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使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普及与推广体育项目、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工作的重要载体。(责任单位:各镇街,市教育体育局、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