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从中获得启发。
4.积累古代经典文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耻、识、矣、岂”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诲、谓、诵”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谈感受。
要点把握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论述,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
教师播放“囊萤映雪”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体会人物勤奋苦读的精神。)
导语:囊萤映雪的故事同学们肯定不陌生。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这两个人物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才能有所成。其实,关于读书,古人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谈读书”表明本文是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不下问 默而之 人不倦 读 心 一不可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耻]左右结构。左部提画偏下,右部底横长而有力。
[诲]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每”竖折的竖段略向左斜。
[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右齐平。右上部“田”上宽下窄。
[窥]上下结构,上窄、扁,下宽、长。
◆易错提示:
[窥]上部“穴”的末笔捺改点,左下“夫”的末笔捺改点。
[诲]右边的“每”不要写成“毎”。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教师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敏]聪敏。 [好(hào)]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是知也]这就是智慧。知,同“智”,智慧。 [厌]满足。
[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识,记住。 [诲]教诲。
3.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的学习。
(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谈读书教案
预设:采用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由代表提出疑问,学生先自行解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各小组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教师点拨。
预设:在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一位学生读句子,另一位学生翻译句子。有读的不到位或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译文:
①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点拨:孔子在这里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谦虚谨慎。)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点拨: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