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后续研究及成果推广工作情况阶段小结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阶段小结我校申报的“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批教育科研课题,于2008年11月结题,研究成果得到全国小语会的肯定,获得一等奖。课题结题后,没有停下继续研究的脚步,课题组制定了《“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推广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继续实验研究工作,全区围绕“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子课题15个, 由原有85个实验班辐射到全区小学学校,全区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参与,构成了遍布全区城乡各地的课题研究网络.课题组通过学习理论,设定科研指导思想与方式方法,汲取成功经验、请专家讲座、派教师到外地参观取经、组织各项课题研讨,召开一系列区级以上的研讨课、展示课、观摩课等研讨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课题成果推广及后续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推广及继续研究的意义
作为传统语言表达方式的写作,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端,“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小学生现有水平来讲已算很好的习作,被老师严厉地责备求全,搞得茫茫然不知所措,在习作教学时往往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来抛砖引玉,使他们觉得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难事,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受到制约,个性遭到遏制。本课题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达成了以下目标:①探索一条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路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②加强习作与社会生活及各学科联系,激发写作热情,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拓宽习作空间。③完善习作教学体系,实践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做法,探索习作教学规律,提高整体教学水平。④积极探究新课标理念下习作教学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营造乐教乐写乐学的习作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成效,促进师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自主、和谐地发展。
我们认为,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受益,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贯彻“两全”方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成果推广的主要做法
1、设立机构,规范管理
课题结题后,我们就成立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课题推广及后续研究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区、学校、教研组三级研究网络 ,在省普教室和市教研组的直接领导下,区课题组对课题的推广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负责培训、指导、鉴定学校教师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实行学校一把手负总责的目标责任制,分层次管理,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确保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有关内容。充分利用福建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科研方法等业务培训,邀请省普教室语文专家丁和如老师和特级教师余英、李祖成老师等为教师作专题讲座,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专题培训,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提高习作教学的实验研究能力。
3、确立子课题,扩大覆盖面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秉持依托省级示范小学和课改基地校,立足城区,带动全区中心小学,辐射全市的原则,组织各校围绕“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子课题。目前,全区共有子课题15个,实验班85个,实验教师1055人,接受实验的学生3968人,构成了遍布全区城乡各地的推广研究网络。
4.开展活动,深入研讨
我们把作文实验课作为实验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各课题校以课堂为主阵地,定期开展习作教学研究活动,采取同课不同设计、同课不同教师轮上多种形式的习作观摩课,组织实验教师围绕课例,对如何“以习作训练提高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同时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习作公开课,每个月写一篇习作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习作教学论文。
5.以赛促研,深化探究
一是采取“自下而上,层层筛选”的办法,逐级开展习作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实验教师搭建展示自身才华、交流习作教学经验的平台,营造科研氛围,推进课题研究进程,促进教
师成长。二是广泛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竞赛活动,促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习作素材。三是分级举行小学生习作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为实验教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习作教学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6.送教下乡,推广经验
定期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实验教师,深入城乡学校上习作教学示范课,推广先进的习作教学经验,为广大语文教师传经送宝,让各校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全区课题研究工作同步、协调、均衡发展。
7.搭建平台,展示佳作
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学生周报》《读写天地》小记者行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以校园网络为平台,交流优秀习作,展示学习成果。此外,各校还创办小学生优秀习作月报,如涵江实验小学的《紫璜陶园》,涵江第二实验小学的《二月花》,涵西中心小学的《晨曦》报等,为学生习作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各实验班还
让每个学生动手,把自己的优秀作文汇编成作文集,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版式和插图,请家长、教师、同学或其他人写序言。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8、回顾总结,反思改进
依据各班尤其是重点实验班的“实验档案”,通过对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个案调查,对如何“以习作训练提高语文素养”进行理论上的提炼与总结。同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制定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三、课题成果推广及后续研究成效
(一)师生语文素养明显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课题实验的成果得到很好的巩固和推广。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较大提高,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习作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自发地把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请老师批阅提意见。
通过习作教学与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把闲暇时间都用在专题实践活动、周记写作、创意表达上,在生活情境中养成了言行文明、尊老、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我的主动探索精神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作文能力、个性发展、创意思维、谋篇布局,表词达意,形式格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教师的视野也拓宽了,教学素养也提高了。在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同时,教师也在进行训练;学生在探索、困惑的时候,教师也在探索,也在思考。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很大收获。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语文教学,充分把握教育教学现场的真实状态,置身于现实的现场,以实录、案例进行记录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课堂进行新的审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追问,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都得到丰富和提高。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在研究实践中,全区教师教学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把我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区推广,推动我区习作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并辐射全市。
(二)课题后续研究硕果累累
从课堂观察发现,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表达的欲望强,语言运用能力较强;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练习的达90%以上。从测试情况看,学生的习作水平明显提高,两年来我区学生参加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征文竞赛和活动中有72人获奖,200多名学生的优秀作品先后在《小学生周报》《读写天地》等全国少年作文书刊上发表。
我们还高兴地看到,一大批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实验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专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研讨课和教科研论文。两年来,我区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有28人次获奖,其中陈朝阳老师展示的《队报名称征集》习作指导课,注重引导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语文素养,真正体现课改新理念,得到省著名语文专家丁和如老师的充分肯定。陈金建老师所展示的习作指导课《我熟悉的一种动物》在全市公开课上获得好评,还有多场习作示范观摩课在全市引起极大的反响,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撰写的论文硕果累累,课题负责人刘文新撰写的《习作考试攻略探究》《习作教学的课前指导更重要》《营造习作氛围 重视习作指导》、
《习作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课题组成员李祖成、林文腾、黄俏梅、陈朝阳撰写的《给你一双慧眼 给你一支妙笔》、《作文评改如何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激趣拓源,有效指导》和《巧借资源 盘活课堂》等论文先后发表在CN级教育期刊上,还有实验教师撰写的作文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共162篇在各级评优中获奖。许多优秀教师在研究实践中脱颖而出,其中有8位被评为莆田市语文骨干教师,3位评为莆田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祖成老师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他应邀在海峡两岸小学语文学术交流会上作题为《习作教学呼唤回归生命的表达》经验介绍,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我们还编辑出版了《繁花遍地》《心灵的颤音》《真爱无价》《青璜山文萃》等小学生优秀习作专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