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培训
LT
设备检修的定义:
设备维修是指通过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调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其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设备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能力。
一、设备维修的根本内容:
设备维修的根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设备维修包含的范围较广,包括:为防止设备劣化,维持设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滑、紧固以及调整等口常维护保养工作;为测定设备劣化程度或性能降低程度而进行的必要检查;为修复劣化,恢复设备性能而进行的修理活动等。
1、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平安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
整活动局部的间隙等。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维护保养依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
日常保养,又称例行保养。其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零件,检查零件、部件的完整。这类保养的工程和部位较少,大多数在设备的外部。
一级保养,主要内容是:普遍地进行拧紧、清洁、润滑、紧固,还要局部地进行调整。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一般由操作工人承当。
二级保养。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
三级保养。主要是对设备主体局部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工作,必要时对到达规定磨损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换。此外,还要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和记录。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一般由专职保养维修工人承当。
在各类维护保养中,日常保养是根底。保养的类别和内容,要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加以规定,不仅要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工业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维修习惯。
设备维修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检查按时间间隔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是按照方案,在操作者参加下,定期由专职维修工执行。目的是通过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零件磨损的实际情况,以便确定是否有进行修理的必要。
检查按技术功能,可分为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机能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各项机能进行检查与测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气,防尘密闭性如何,零件耐高温、高速、高压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实际加工精度进行检查和测定,以便确定设备精度的优劣程度,为设备验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据。
三、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
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设备修理的种类。根据修理范围的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修理费用多少,设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复、更换局部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方案修理时间。小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时间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小修理一般在生产现场由车间专职维修工人执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修理或更换局部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设备能恢复和到达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时间较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中修理的大局部工程由车间的专职维修工在生产车间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工程可由机修车间承当,修理后要组织检查验收并办理送修和承修单位交接手续。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过更换,恢复其主要零部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较长,修理费用由大修理基金
支付。设备大修后,质量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和承修单位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送修单位与承修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2.设备修理的方法
常用的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标准修理法,又称强制修理法,是指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编制具体的修理方案,明确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设备运转到规定的期限,不管其技术状况好坏,任务轻重,都
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范围和要求进行修理。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有时会造成过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费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据零件的使用寿命、生产类型、工件条件和有关定额资料,事先规定出各类方案修理的固定顺序、方案修理间隔期及其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据设备状态来确定修理内容。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利于采用先进修理技术,减少修理费用。
〔3〕检查后修理法,是指根据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资料,事先只规定检查次数和时间,而每次修理的具体期限、类别和内容均由检查后的结果来决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修理方案性较差,检查时有可能由于对设备状况的主观判断误差引起零件的过度磨损或故障。
四、设备维修开展的五个阶段:
设备维修体制的开展过程可划分为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五个阶段。
1.事后修理
事后修理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这种修理法出于事先不知道故障在什么时候发生,缺乏修理前准备,因而,修理停歇时间较长。此外,因为修理是无方案的,常常打乱生产方案,影响交货期。事后修理是比拟原始的设备维修制度。除在小型、不重要设备中采用外,已被其它设备维修制度所代替。
2.预防维修
第二次大战时期,军工生产很忙,但是设备故障经常破坏生产。为了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停工修理时间,出现了设备预防维修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做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