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及其课堂运作
这里所说的散文,并非一般概念中的除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所有文体,而是单指文艺性小品文,俗称美文。它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的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其重大的分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散文核心内容的模糊不清和教学方式的不得要领,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效。本文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文本解读及其教学中的有关情况,就小学阶段散文类课文教学谈点个人浅见。
一、感知文章大意,准情感的文眼
说到散文的特征,人们很容易想到“形散神聚”。但是,随着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形散神聚”只是部分散文的外在特征,不是散文的内在特性。散文内在的规定性是“贵在有‘我’”――所有的散文都是为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最可贵的品质和最内在的特征,就在于具有作者的真情感、真情趣和真理趣。而且,在散文写作中,作者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或理趣,大多会在自己的文章中直接点明,只不过是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含蓄罢了。选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的文眼大多比较明显。这样,小学散文教学中的初读感知,就有两方面的任务:
一是把握内容大意,二是准感情文眼。比如,《触摸春天》描写了作者在晨练时看到八岁的盲童安静拢住一只蝴蝶并把它放飞的事情及其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从中感悟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作者所感受到的道理,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和盘托出。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们可以做这样引导:文章写了谁所做的哪些事情,作者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出文章中点明这个道理所在的语句。
文章主题事件的把握和作者抒情文眼的探寻,不但让学生学到把握散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而且为下面将要进行的“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等教学,提供了基础和焦点。
二、理解描叙内容,感受诗意的描写
写景抒情散文人们一般把散文划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状物散文和说理散文等类别。其实,这些分类是从各不相同的层面、按照各个不同的标准进行的。为了更好地讨论散文教学,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分类及其标准做一个重新的认识和规范。如果按照散文中描叙与抒情文字数量的多寡,则可以分为描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如果按照作者所描写事物对象或借以抒情的事物,则可以分为写人记事类散文和状物写景类散文;如果按照作者所要表达情感与感受的不同类别,又可以分为抒情性散文和说理性散文;而且,近年来还出现了以历
史文化的知识或事件来抒发个人感情的散文新类别――历史文化散文。这些分类也只是从作者行文的外部特征进行的,各类别之间的边界依然是模糊的。散文中所有的描写或叙述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都是为了抒情的。而且,当代散文在抒情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理”的认知。
散文这么多的分类标准和特征,给散文教学核心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式的采用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在确定一篇散文类课文的具体类别时,可以采用多标准复合交叉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这篇课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确定和教学方式的采用更加精确。比如,《触摸春天》写的是作者看到人物某些活动的基础上所做大量的抒情,最后点明所认识的道理。据此,我们可以把它的类别特征概括为:在人事活动描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从而表达自己对某个道理的认识,可称有一定叙事彩的抒情性散文。在这类散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既要通过人物活动的事件本身透露出来,更要通过作者大量的情感抒发表达出来,而且以后者为主。这种行文方式,在当代散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这样,探究作者是如何在事件的描叙中奠定抒情的基础,又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感的,就成为这种课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那么,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叙写了哪些事件,它们在行文用语上有什么特点,带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具体的教学,
可以这样进行:
学生自读思考:作者在晨练时看到安静做了哪些事?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是最主要,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归结出:作者写了安静所做的事有: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走得很流畅;及其准确地拢住一只蝴蝶,把蝴蝶放飞。在这些描写中,拢住蝴蝶描写得最详细,而且带着很强的主观彩。在用词方面有“慢慢、花香的引导、极其准确”;从描写的顺序看,作者不直接写她拢住蝴蝶,而是先写
她的手伸向月季花,再写上面的蝴蝶,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看得异常的专注、细致。正是因为这些细致的“看”,才有了文中作者的吃惊和强烈的感受。所以,它是作者情感生发和抒发的基础,而其他的事件则是“拢住蝴蝶”事件的基础。
三、品味情感含蕴,体会抒情的艺术
散文存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情感。阅读散文,从接受理解的角度说,是读懂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和理趣,感受这些感情对我们心灵的愉悦、熏陶与感染;从学习表达的角度看,是学习作者如何把自己真实情感用合适的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当然,散文中的抒情,写的是作者在某种情境中面对某些人与事的情感历程,还保持着作者心理情感及其变化的原来形态,不像诗歌中的情感那样因高度提纯而变形。所以,在叙事性散文中,作者往往首先把情感蕴含在事件中,等到情绪积聚饱满了,再用“文眼”直接抒写出来;而在抒情性
散文中,作者的感情抒写则一直明显地穿插在事件或物件叙描的过程中,形成了“夹叙夹议(抒)”的态势。所以,散文、尤其是抒情性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情感的体会和作者抒发真情方法与规律的学习与把握。当然,由于受学生学习基础的限制,在小学中年级,更多的是进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到了高年级,可以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适当学习一些抒情的方法。
在《触摸春天》的教学中,“体会抒情”的环节是在“事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以这样引导:面
对着盲女孩安静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并把它放飞,作者分别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受,请从课文中出来有关语句,自己试着理解它们的意思。组织全班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4个抒情句。比如,“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中的“美丽的弧线”和“优美的曲线”都是动物飞行的线路、轨迹,也指下文中的“飞翔的概念”。而这些样子,盲人安静是看不到的,所以,此前,也就不知道什么叫“飞翔”。但是安静在放飞蝴蝶、在蝴蝶从她手里飞走的瞬间,感觉到了它们是怎么飞行的,这样,她便理解了“飞翔”。句子中“划过、诉说”等词语以及三组偏正词组的运用,使得这句话极富诗情,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在这些句子的理解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