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目录:
鹊桥仙古诗一、静女/《诗经·邶风》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6、《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7、《静女》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选择题: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C)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解析】C。分析:C.“七八个”“两三点”分别修饰“星”“雨”,中间不能断,断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解析】C。分析:C “说怪女美”意思是“喜爱彤管的美丽”。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解析】C。分析:C没有根据判定“发生在同一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
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D分析:D《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不是全部。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解析】D分析:D.“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这一论断在文本中没有体现。故选:D。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B)
A.红的彤笛有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解析】D 。分析: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这个翻译正确。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解析】B。分析: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译文:嫡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的笛管。红的笛管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8、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解析】B分析:B男主人公更喜欢荑草。
9、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解析】B。分析:B.“500篇”错,是305篇。故选:B。
三、简答题:
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
答: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
答: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子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
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又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捉摸不透,也让读者捉摸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遐想。
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
答:既表现男子心神不宁,也写出对静女的痴情迷恋。
4、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备课习题资料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2、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解析】D.分析:D.“含蓄写出离居之因”错误,应为直抒胸臆。
2、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C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
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e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