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静女》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诵读《静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学习《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诗歌如何运用双关等修辞手法、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通假字。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诗歌如何运用双关等修辞手法、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3.品味语言,体会重章叠句带来的节奏美。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提问讨论法
4.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静女》
二、分析人物,总结内容
1.同桌讨论,《静女》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怎样的男/女主人公形象?
教师引导:
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分别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②“说怿女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③为什么在文章中反复说“彤管”呢?彤管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教师基本理解:
①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②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说怿女美"这句话,语带双关,既指女子所赠之物,又指赠物的人。“我”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③象征。彤管有炜,“炜”红而光亮,象征热烈、纯洁且健康的爱情
教师总结:(1)女主人公
鹊桥仙古诗 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最后,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先同学总结,后老师总结。)
(2)男主人公
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慕之心的。
其次,男主人公是有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
最后,男主人公是憨厚老实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
五、板书
静女
男___ 象征(彤管) 女
爱慕之心 双关、细节 娴静美丽
诚信之心 表达含蓄 大胆机智
憨厚老实 情感炽烈 委婉含蓄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芙蓉"的内涵,理解古人以花喻人的传统,体会诗歌意象的魅力。
2.了解“悬想”的表现手法,体会爱人分隔两地的无奈和忧伤。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对写"的表现手法,体会爱人分隔两地的无奈和忧伤。
2.通过思考“芙蓉”的内涵,理解古人以花喻人的传统,体会诗歌意象的魅力。
【课时安排】
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过渡语:古人爱采摘花草赠人。《静女》中女孩给男孩送了“彤管",《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为爱人摘采芙蓉)
二、分析意象
思考问题: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基本理解: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所
思念的人。
思考问题:为什么是采“芙蓉”,而不是其他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过渡:“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水波仙子、玉环、玉芝等。(为什么有这么多优美的名字?说明莲花具有非同一般的特质。
引导:在初中,同学们曾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作业课上,了解了徐志摩的作品《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总结: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因其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被人们称之为是君子之花。出。因其娇嫩美丽被称作佳人之花。
三、手法探究
谁是采莲者?莲花要送给谁呢?这首诗是谁写的?
学生各抒己见,可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的基本理解:远行之人一般是男子,从“所思在远道”可推测,采莲者是思妇,思妇采莲送给远行的丈夫的。不管写诗者是谁,写的内容都是想象伴侣在思念我的模样,这种表现手法称作“对写"。
对写,也叫悬想、曲笔对写,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想念自己的情形,常用于写相思离别之苦与羁旅惆怅之思这一类题材。
请思考《涉江采芙蓉》如何运用对写手法表达思念之情。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教师的基本理解:
诗人通过对写手法,跨越时空,变换角,极度的想念让他不禁去想象爱人思念自己的场景。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与对爱情的信任,抒发所爱之人难以团聚的忧愁、无奈。
四、板书:
男子 芙蓉 思妇
对写
《鹊桥仙》
过渡句:《涉江采芙蓉》中哪一句话直接描写了所爱之人不能相聚相守,只能带着对彼此的思念,忧伤地终老一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让你用《鹊桥仙》中的一句话宽慰他们,你们会用哪句话?为什么?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教师的基本理解:在以往表达爱情的诗句中,人们都渴望与相爱的人朝夕相处,分别对
爱情而言就是绵长的思念和痛苦的考验。但是在本诗中,诗人表达了全新的爱情观,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件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感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议论遥相呼应,使得全词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同时,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
《虞美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字词,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愁",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2.结合对比、反衬、借代、夸张、比喻、设问、白描等多种表达技巧,分析诗歌如何表达“愁”。
【教学重难点】
结合表现手法,分析诗歌如何表达“愁"的内容和程度。
【课时安排】
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这四首诗词,都涉及到“愁”,在《静女》中,从男子“搔首踟蹰"的动作中看到憨厚青年因担心心上人没有如约而至的心慌与着急,在《涉江采芙蓉》中,以对写手法,写出游子与思妇分隔两地的忧愁、无奈,在《鹊桥仙》中,虽然忠贞爱情能跨越时空,天长地久,但是我们也能感受到牛郎织女不忍回望鹊桥归路的幽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