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全诗的意思“⽵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出⾃唐朝诗⼈章碣的古诗作品《焚书坑》第⼀⼆句,其古诗全
⽂如下:
  ⽵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上。
  ⽵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
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关。河:黄河。空锁:⽩⽩地扼守着。祖龙居:秦
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东:崤函之东。⼀说指太⾏⼭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秦末两⽀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赖,
项⽻年青时习武,两⼈都没读多少书。
  【翻译】
  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
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东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原来都不
读书。
  【赏析】
  这⾸诗就秦末动乱的局⾯,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径进⾏了⾟辣的嘲讽和⽆情的谴责。
  诗的⾸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的历史事件。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
家之书,并进⾏销毁,诗⼈⽤“⽵帛烟销”简练概括这⼀史实,⽽⽤“⽵帛”这⼀⽂字的载体,来代
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紧接着,诗⼈⽤“帝业虚”三字来将
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
⾟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帝业虚”引出了
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的函⾕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
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
体化的阐释。
  同时,⾸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www.slKj.Org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
思想,使他们不能产⽣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
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式,后者为扬的⽅式。⽆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
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诗⼈将始皇帝的两项重⼤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
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提出问题:究竟什
荒谬的意思么才能使帝业永固。其中“祖龙”⼀词⽤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
⼼,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孙帝王万世之业”,然⽽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代就灭亡了,以⾄
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直只是“祖龙居”。这⾥⽤“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
明了秦朝的短命。
  第三句将拓展开的思路转回到全诗的主题——焚书坑上,并紧跟对秦始皇焚书⼀事的调
笑,进⼀步强调秦始皇采⽤焚书的策略试图稳固帝业的举措,实荒唐可笑。“坑灰未冷”紧承⾸句
的“⽵帛烟销”⽽来;焚书之烟已经飞尽,⽽焚书之灰还未冷却,⼭东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烟
销”到“未冷”极⾔发⽣战乱之快,说明焚书对稳固帝业根本就没有⼀点作⽤。然后诗⼈紧跟⼀句
反语,他说因为刘邦是市井⽆赖,项⽻则是不好诗书的武⼠,他们这样的起义者根本就不读
书,所以焚书的策略没有任何⽤处。这是句有趣的戏谑,没有说焚书⽆⽤,⽽是认为焚书没有
发⽣作⽤的原因是起义者不读书,这看来很可笑,然⽽诗⼈正是要读者在这⼀笑中理解他对焚
书策略的批判。末句以揶揄嘲讽的⼿法,紧扣焚书坑的主题,再⼀次确认秦始皇焚书的荒谬,
也再⼀次否认焚书这样压抑民众思想的⽅式能阻⽌亡国命运的到来,再⼀次唤起读者对亡国原
因的思考。
  这⾸诗否定秦始皇焚书策略,认为这⼀举措对稳固帝业毫⽆⽤处,但是诗⼈没有提出切实
的措施能帮助秦始皇稳固基业,也没有探讨秦代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将这种思考留给了读
者。这种⽅式既可以说是对艺术⼿法的巧妙运⽤,也在另⼀⽅⾯透露出诗⼈见识的不⾜,难以
给读者⼀种思想上的警醒。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要显⽰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诗采⽤了近乎喜剧的
表现⼿法:揭⽰⽭盾,使秦始皇处于⾃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
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分鲜明。这是⼀种“怨⽽不怒”的艺术表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