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防灾手抄报
人民防空防灾手抄报
防空知识教育融军事知识和部分民防知识于一体。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防灾应急工作形势的发展,人防部门按照“战时应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总要求,总结防空知识教育经验,延伸拓展了其战时服务功能,引入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火灾、交通事故等事故灾难防护方面的知识,开展了防空防灾相结合教育。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民防空防灾手抄报。
防空防灾基础知识
法律、法规知识
1、人民防空的目的、任务、方针、原则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人民防空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人民防空的任务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人民防空的方针是: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人民防空的原则是: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人民防空法》第八条规定: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得到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都必须依法履行人民防空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是:防空袭疏散、掩蔽、医疗救护和救助,必需的生活供给,接受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等。
公民的义务是:参加人民防空建设,负担人民防空费用,执行人民防空勤务,保护人民防空设施,参加众防空组织,接受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开展相互救助等。
2、重要经济目标
重要经济目标,是指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的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水库、仓库、电站等。
重要经济目标分为七类,即新闻通信类、能源动力类、交通枢纽类、军工基地潜力类、生
命线工程类、次生灾害源类、金融管理类。
依据重要经济目标在战时的地位、作用,对战争的支持能力,对人民生命、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生产规模和价值,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
3、防空组织名称
防空组织名称:抢险抢修专业队;医疗救护专业队;消防专业队;治安专业队;防化防疫专业队;通信专业队;运输专业队;高技术专业队。
4、防空管制
防空管制包括:治安管制、交通管制、灯火管制、无线电管制、音响管制。
5、人口疏散、掩蔽
人口疏散是指在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将人口撤离并妥善安置在安全地区的行动。按时机分为早期、临战、紧急疏散。
掩蔽是指在城市或近郊利用地形地物、人防工程以及地下设施实施掩蔽的行动。
6、试鸣防空警报及信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织试鸣防空警报。试鸣防空警报方案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会同通信、广播电视、公安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在试鸣的五日以前发布公告。省确定9月18日为防空警报试鸣日,规定每年应组织试鸣防空警报一次。
国家规定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解除警报:连续长鸣一长声,时间为3分钟。
7、城市新建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意义
意义:是战时保障城市居民就地掩蔽,减少伤亡损失的重要途径,平时对抗震救灾保持地面建筑稳定极为重要。同时,与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相比较,不仅节约人力、物力、
财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大大节省城市用地。
8、突发事件及级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级别: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9、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1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11、国家建立社会动员机制的目的
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12、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一)基本情况:重要经济目标概况,包括规模、价值、生产能力、年经营收入、战时的地位和作用等;
(二)情况设想:对重要经济目标在战时遭敌空袭和空袭后可能产生的毁伤程度做出预测;
(三)任务和决心:根据对各种情况所做出的判断结论,确定本重要经济目标需要确保的关键部位,明确抢救抢修的`重点、任务区分和遂行任务的步骤、方法等;
(四)防护措施:包括疏散、隐蔽、伪装及其平时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防护措施等;
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 (五)抢险抢修行动:包括任务、遂行任务单位、人数、行动路线和方式及抢险、抢救、抢修、抢运的任务区分;
(六)组织指挥:包括指挥机构组成,指挥所开设的位置、通信联络等规定;
(七)各种保障:包括通信警报、专业技术、物资、设备器材、安全保卫、政治工作等。
13、应该制定具体应急预案的单位
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和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并针对训练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涉及重大事项调整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14、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的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15、各级人民政府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须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须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16、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和蓝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17、城市消防规划内容
城市消防规划内容有: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
18、消防法规定的个人义务
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19、违反《消防法》第四十七条
(二)项的处罚规定
违法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处警告、或者10日一下拘留。
20、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1、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措施
交通管制;
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须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
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
需要采取的其他紧急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