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应用(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4分)
(1)像山泉在呜咽 ( ),像波涛在汹涌。
(2)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 ( )和耻辱。
(3)然后离开了这块“(gūfù) 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4)用你英雄的体魄,铸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5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 ,江春人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成语“扑朔迷离”“剪烛西窗”分别出自《木兰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B.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C.每位同学在学习上都应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主动问老师。D.在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考生们目不窥园,潜心读书,全力备考。
5.综合性学习(5分)错币
先锋中学要组织一次“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学校为此次活动设置的主题展板,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展板画面的内容。(3分)
(2)你们班为本次活动准备了大合唱《中华英雄》,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
时钟的英文你们奔赴在抗击新冠的路上气势如虹,你们纵横在救火救险的现场荡气回肠。不惧刀山不惧火海,不畏林不畏弹雨,不怕忠骨埋异乡,只为祖国强盛人民安康…人民不会忘记你
们的音容,历史将记住你们的英勇,伟大中国梦实现,我们将把你们来歌颂,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答: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6~7题。(6分)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B.一、二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C.本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龚自珍。
D.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有离别的感伤,回归的喜悦,也有继续报国的信念。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一11题。(14分)
河南挺住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8.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爱情公寓3台词(1)甲翁之妻子去乡 去:
(2)而至泰阴 至:
(3)是山余亦未登 是:
(4)二叟并往 并: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水陆草木之花 B.无丝竹之乱耳 C.花之隐逸者也 D.乙翁欲扶之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译文:
(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译文:
11.本文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12分)
医者钟南山
张明萌如果不是“非典”,钟南山此前的67年岁月,几乎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生于南京,因医院地处钟山以南,父亲钟世藩为他取名“南山”。钟世藩是孤儿,9岁被带到上海做仆人,后来考入协和医科大学,成为40名入学者中最后成功毕业的8名学生之一,是南京中央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中山医科大学一级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高级护理专业,曾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父亲自货买来小白鼠在书房做实验,家里的三楼都是老鼠,钟南山的医学启蒙由此开始。
他每天都去喂小白鼠。有人来他父亲,问邻居住址,邻居说:“闻到什么地方老鼠味儿大,就是他们家。”
钟南山儿时经常在医院里,耳濡目染父亲和别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以及做法。那时候晚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到他家看病,孩子康复以后,家长非常高兴,父亲也很开心。“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当时一个热爱医学的原因.”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
大三那年,由于体育成绩突出,钟南山作为运动员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获得400米赛第一名。1959年9月,他在首届全运会上获得400米栏冠军,并以54.4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之后,他拒绝了北京市体委的邀请,留校从事放射医学教学。次年,他获得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1964-1966年,钟南山被派往山东乳山搞“四清运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68年,钟南山被学校“革委会”安排去烧锅炉。一次上级号召献血,他献出400毫升,昏倒在炉门口。次年,他参加下乡医疗队,来到河北宽城县,遇到病人却束手无策,作为医学院的毕业生,他很自责。1971年,钟南山在妻子李少芬的帮助下,通过部队调令离开北京,到广
州第四人民医院(后改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一名医生。
“我上大学时做师资,从事新专业,后来研究放射生物化学。一直都服从分配,从来都是标兵、先进。所以从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不是我能选择的。挑到了这个医院还是因为我爱人的身份,也是她挑定的,因为它离我们家最近,用不着整天下乡。”这时,他已经8岁了。
到医院不久,他将一名咳出黑红血的病人误诊为结核病,次日发现是消化道呕血,病人险些丢了性命。这件事刺激了钟南山,他开始付出从未有过的努力,跟着大夫余真学习怎么诊治病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要做什么检查,晚上回家继续研究功课。余真后来回忆:不过两三个月,原先粗壮黑实的运动员体格,减了不止一个码;原先圈头满腮、双目炯炯发光、笑口常开的一个小伙子,变得高额深目,面客严肃,走路时也在思考问题;原先紧绷在身上的白大褂,竟然显得飘逸宽松。外人甚至向她打探钟南山是否健康出了问题。8个月后,其他医生评价他“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啦”。
(选自2019年第10期《读者》,有删改)
12.文章详略得当,请你说说文章主要详细讲述了钟南山的哪两段人生经历。(2分)
13.终南山为什么到了38岁才成为一名医生?(4分)
14.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这篇文章体现了钟南山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16-20题。(12分)
锁不住的目送
平湖之鹰
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盛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最让母亲不堪的,是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入三堂。三堂,山东专科学校排名及分数线
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果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榆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樱花的传说
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掉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
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一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接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