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这个成语故事与春秋时期晋国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有关。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受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接待。重耳为了感谢楚成王的帮助,承诺如果将来两国交战,晋国会主动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并成为了国君,即晋文公。不久后,晋国和楚国之间真的发生了战争。在战争中,晋军遵守了重耳的承诺,主动退避三舍。楚军以为晋军害怕了,于是追击晋军。然而,晋军在退避过程中调整了阵容,最终反败为胜,击败了楚军。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主动退让,避免冲突或争斗,以保持和平或达成某种目的。它
强调了在处理冲突时,采取退让和妥协的策略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