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晴方好三卷
相见欢晴方好三卷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知人论诗法、意象读法、画面描述法、比较赏读法来把握词境。
  2、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意象助读法、比较赏读法 2、体会词作中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清汤排骨怎么炖
  印发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背诗导课。
  下面我们来一次背词比赛,请放开声音读这首词。(检查背诵情况:齐背1次,抽背1人。)
  背完词,有一个人从词里走出来,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愁)
  2、读出情感。 [知人论世法]
  ①师:从词中我们读出一个充满愁绪的李煜,谁能讲讲历史中的李煜?
汶川地震作文  明确: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幻示)
  ②朗读指导,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气来读词。
  师:联系作者生平,走近词人理解词意,这叫知人论世法(板书)。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读这首词呢?
  明确:这是深重的亡国之痛,而非轻烟似的闲愁。该用哀痛低沉的语气来读。慢些,再慢些。
  ③配乐(《二泉映月》读。(荐读1人,齐读1次。)
  3、个性化品读,借助经典意象来理解词意。 【意象助读法]
  过渡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景(板书)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请选择最有能触动你的一个景,说出它与词人的“愁”如何对上号?(板书→)
  明确: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板书)。
  品读方向:
羊肉炖白菜的家常做法  (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幻示)
  ①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联在一起?
  第一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第二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第三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停送别》)
  明确: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他为什么要上“西楼”?(“遥望故国的伤心地”)。
  师补充:以上诗句均含有“西楼”,它已是古人登高抒发悲怀的“楼”,一处伤心地,一处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就像我们在《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 白蘋洲专指情人离别之地。西楼又会使人联想到飒飒西风、夕阳西下,这些景象都是人产生悲情愁绪。
  ②如果你是李煜,你会怎样独上西楼?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
青春心
  (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略海纳百川书法
  ①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生分说,点到即可)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bull;明月几时有》)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②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
  明确: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家,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那月亮,一个人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而满月是代表团圆的,不符合这里的意境。
  (3)梧桐——隐含家国之悲。详
  ①梧桐rdquo;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齐读(幻示例句)。
  第一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第二句“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
  第三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第四句“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
美夜  ②换成“杨柳”,怎么样?(伤春悲秋,杨柳常与春天有关,有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在此处,显然与诗境不吻合。梧桐与悲秋常连在一起,一叶知秋。)
  ③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楼,见到的梧桐树该是什么模样?(指生描述)
  (4)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
  (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意境,爱画画的可以简
笔勾勒。
  ①在纸上写和画,荐生在黑板上画。(限字50-100字) [画面描述法]
  生:深秋的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后院的小楼上,天空中那钩残月冷冷地散着清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院中梧桐的叶子早就掉尽了,和我一样被锁在这小楼深院里。我想说说话,没有人,想回到从前,又不可能。苦啊--)
  师:你的描述再现了诗中情景,表达了层层推进的愁苦。漂亮!是呀,远山似黛,残月如钩,秋虫呢喃。深深庭院里,落叶满地,高大的梧桐树上,摇曳着最后一片颤栗的黄叶,西楼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国君王步履蹒跚,神情凝重,东望故园,心中充满着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②齐读上片。
  4、用比较赏读法来进入词人的心境 [比较赏读法]
  (1)师:齐读下片,比较与上片写愁的最大不同?
  明确: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
  (2)比较下片直接写愁有两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更好?并说出理由。
  (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①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ldquo;呢?
  明确: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ldquo;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
  ②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较与李煜写愁的异和同。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