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产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家乡的特产,了解他们的来历和特点;
2.探究家乡特产的生产方式和加工工艺;
3.发展儿童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
4.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心和乡土情感。
二、教学内容
5.家乡特产的介绍和特点(如:小米花生、豆干、杂粮米酒等);
6.家乡特产的生产方式和加工工艺;
7.儿童个人手工制作小米花生糖、豆腐干。
三、教学准备
8.教师准备家乡特产的图片、标本等;
9.制作幼儿制作小米花生糖、豆腐干的材料和工具(如:小米、花生、糖、豆腐、碗勺、刀具等);
10.准备PPT、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堂课
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家乡特产的图片和包装袋,冷静分析家乡特产的形状、颜、味道、气味等特点,引导儿童学习家乡特产。
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家乡特产的特点、来历,同时也介绍家乡特产的生产方式和加工工艺,引导儿童了解家乡特产的历史和文化。
实践(30分钟)
教师分组,每组三人,发放小米、花生、糖等材料和工具,引导儿童手工制作小米花生糖,和教师一起品尝小米花生糖,了解制作过程和特点。
第二堂课
讲解(15分钟)
教师继续讲解家乡特产的生产方式和加工工艺,介绍大豆、海苔等家乡特产的知识,增加儿童的认识和探究兴趣。
实践(30分钟)
教师发放豆腐、糖等材料和工具,引导儿童制作豆腐干,借此让儿童体验豆腐加工的方式和过程,再次品尝豆腐干。
第三堂课
整合(15分钟)
教师整合学生的手工创作成果,对比不同材料和工具的影响,让儿童探究工具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方法,加深对家乡特产的理解和感知。
延伸(20分钟)
教师引导孩子通过手工制作、画画表现、非遗创意、文化推广等方式,进行家乡特产文化的创新和创意,激发儿童的观察、想象和创造潜能。
五、教学评价家乡特产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需要能够:
11.熟悉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生产方式和加工工艺;
12.自主手工制作家乡特产,体验家乡特产的美味和历史文化;
13.掌握不同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发展手工创作和探究兴趣;
14.培养儿童的文化认知、创新思维和乡土情感。
六、课后延伸
教师可分享一些非遗文化与儿童,让儿童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学习资源,同时也可以结合家乡特产文化和其他教学课程,增加学生的文化感性和认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