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刻舟求剑》知识点复
习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刻舟求剑故事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于是他便急忙在船边剑掉下的地方刻上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到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便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寻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这样寻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变化的事物,这样是不正确的。这个寓言一般比喻固执且不知变通的意思。
【启示】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这样才不容易出错,否
则便会一事无成。
【作者简介】
吕不韦出生在前292年,卒于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他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