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寒冷干旱的气候会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这也成为朝野之争、农民起义的诱因。同时,寒冷会让草原产草量下降,造成饲料短缺,使北方游牧民族畜牧业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导致游牧民族南侵,爆发大规模战争,甚至引发朝代更迭。
一、几次典型的因气候变化引发的朝代兴衰
1.秦、汉的覆灭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个温暖期,当时的黄河流域到处是稻米、竹林。《史记》中记载:“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今天亚热带才有的桑麻和竹子种到山东和陕西渭河流域,说明当时气候比现在温暖。秦政权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还修建大批水利设施,使更多农田得到灌溉,农业增产增收,国力日趋强盛。
到汉代,温暖期持续,经过“文景之治”的发展,社会民生稳定,边疆多年没有战事,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主动出击,将突厥和匈奴驱逐到西亚和东欧,大大扩张了汉王朝的政治版图,迎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辉煌。但自西汉成帝建始四年起,气候进入寒冷期,当年出现“四月雪,秋桃李实”。气温降低导致干旱加剧,粮食减产,饥殍遍野。不仅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大量南迁,北方游牧民族也第一次越过长城,攻入汉文化区。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一天天败落下去,直至最终覆灭。
2.唐王朝的兴衰
公元600年隋、唐初期,我国气候结束近600年的寒冷,进入温暖期。唐天宝年间,长安曾经长出橘子树和竹林。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复种指数提高,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矛盾比较缓和。而北方草原水草丰茂,牛羊成,游牧民族安居乐业,再加上唐王朝的强大,因此边疆相对稳定。但从8世纪中叶开始,北方气候转冷,而且冬季风加强使东亚气候变得干燥少雨,粮食产量下降,国库亏空,赋税加重,导致节度使频繁叛乱。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彻底摧毁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最终让唐王朝走向衰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