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时间
主要经历
诗作特点
代表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
二十六岁的李白辞亲远游
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
《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
天宝元年(742)
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后遭排挤,离开长安。前后不满两年。
抨击现实
《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
天宝三年(744)春
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
天宝十四载(755)
安史乱起,李白参加永王的队伍,后来肃宗消灭了李磷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
表达自己的不幸和遇赦后的欣喜
《江夏别宋之悌》、《早发白帝城》
上元二年(761)
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
宝应元年(762)十一月
病死在族叔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生平及成就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他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有《李太白全集》传世,存诗九百九十余首。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的抱负和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寄托他爱国的深情。李白的诗纵放自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彩,神话故事,熔铸于诗篇中。杜甫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