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唐王绩】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鹤楼赏析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本诗写景有特?
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16、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1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16、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各2分。
17、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2分。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1.1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2故乡2.A.ⅤB。ⅩC。ⅩD。Ⅹ
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
草繁茂浓绿。
21.(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2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习题
1、崔颢在《黄鹤楼》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5、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崔颢《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2.使:出使(1分);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2分)
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2分,意思对即可)
1、王维,代诗人字,人称“”,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并称为“王孟”。本诗从体裁上看是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诗。唐摩诘诗佛孟浩然五律边塞
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和,一个“单”字写出诗人去慰问边关将士。出使路线和到达地点轻车简从
3、颔联诗人以“”、“”自比,表达了的感情。
征蓬归雁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
4、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联想到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彩美。
②彩艳丽、丰富:黄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的烽烟、红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示例五:①图画的衬托美(表现手法)
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互相映衬,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边关图。
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参考答案:BD
9、“,。”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11、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渡荆门送别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10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9答案: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10“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4.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3分)
14.①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15.②诗人乘船前行,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3
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个诗句中任选一句,将它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如: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如: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钱塘湖春行
1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2.名句赏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作者抓住“争”“啄”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之情。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是。(2分)8. “几处早莺
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评分:每空1分,共2分。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评分:本题共3分。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二)23.(2分)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1分;“早春美景”,1分。
24.(2分)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7.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1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7.1分(有错不得分)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 8.2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9.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9.本诗以“”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
“”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2分)
9.行最爱
10.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1分)
发布评论